第39章,蔡邕刖足(1/2)
蔡邕,至纯至孝,他的母亲卧病在床,常年不起,蔡邕毫无怨言,贴身侍奉,不解襟带的在床前伺候了三年,很多时候是通宵达旦,寸步不离,母亲死后,他起草芦在坟前守孝,跟叔父、从弟,三世不分家产,乡党无不敬仰其高义。
除了孝,蔡邕还博学,从师前任太傅胡广,博览群书,写的一手好辞章,精通数学,对天文八卦也有很深的造诣,音律更是一绝。
他为人豪爽,街坊乡邻,谁家有困难,他都慷慨解囊,毫不吝啬。
步入仕途之后,他性情耿直,屡屡直言劝谏,桓帝、灵帝都对他极为不满,可他依然如故,没少遭到贬黜流放。
因为他的劝谏,冒犯了权贵,揭露了宦官的罪恶,端掉了小人的肥差,在朝中接下了许多的冤家仇敌。
灵帝时,蔡邕又一次直言不讳的列举了一些高官渎职贪赃,矛头直指灵帝身边的宦官,正好被躲在一旁的宦官曹节听到,曹节将此事传了出去,那些痛恨蔡邕的人开始对蔡邕栽赃陷害,灵帝受奸臣鼓惑,将蔡邕下了大狱,直接判了死刑。
幸亏中常侍吕强替蔡邕说清,灵帝才将蔡邕减了死刑,流放朔方。
阳球雇了刺客半路想刺杀蔡邕,刺客不仅灭有杀害蔡邕,反而深感蔡邕高义,主动引身退去。
到达朔方后,阳球又贿赂当地的官员毒害蔡邕,可受贿的官员却主动把真相告诉了蔡邕,并叮嘱他多加注意。
流放了几个月,灵帝又把他召了回来,半路途中,五原太守王智为他践行,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酒席之上,王智出于附庸风雅,离席起舞,按理说蔡邕也应当起舞,可他毫不理会,王智落了面子,恼羞成怒,对蔡邕大声斥责“刑徒竟敢轻我?”
你是个罪人,居然敢轻视我?
蔡邕也不答话,拂袖而去,给了王智一个更大的难堪。
王智恨的发痒,心怀怨恨,伺机报复,十常侍接到王智的信,也做好了整治蔡邕的准备,一旦他回到洛阳,必然难逃迫害,蔡邕无奈,逃往了吴地,在那里一待就是12年。
直到董卓召见,蔡邕才重新回到洛阳。
说完这些后,赵云把话止住,静静的看着刘协。
刘协深有感慨,蔡邕无论为人处世,都让灵帝很欣赏,可这样的一个耿直忠厚敢直言劝谏的好人,却屡次遭到陷害,十常侍可恨,贪官污吏可恨,可是起决策的,却是桓帝和灵帝两位皇帝。
他刘家,压根就对不起蔡邕,几次三番差点把蔡邕害死,反倒是恶贯满盈的董卓,对蔡邕礼遇有加,这不得不说,是莫大的讽刺,先在又轮到献帝了。
“陛下,就算是王允要杀蔡邕,可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必然有损陛下的威望,因为,王允毕竟是臣子,而你则是当今天子,蔡邕若真的被杀,大家一定认为是您下的旨意。”
一旦这样,那蔡邕的一生,先后被桓帝灵帝迫害,又被献帝所杀,蔡邕会成为悲剧,皇家的威严,也会一落千丈。
刘协久久沉默不语,赵云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最深处。
过了许久,刘协才重新抬起头来“此事非同小可,容朕详思,刘艾,去把司徒大人请来。”
赵云欣慰的长出了一口气,至少,他的话起了作用,可是,决定权还在王允手里,这让赵云心里很不是滋味。
王允来了之后,刘协以商量的口味提及蔡邕这件事,王允的态度一如既往,他一而再的把法不留情、国有国法、蔡邕的做法形同反贼挂在嘴边,刘协的态度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王允对蔡邕的态度,这是一回事,他在刘协的面前也如此专横跋扈,这让赵云非常不满,但转念一想,长安还需要王允主持大局,赵云也不好发作。
事情陷入了僵局,王允毫不退让,赵云没有办法,只好退让“陛下,蔡中郎只求能留他一命,其他的,任何刑法他都坦然接受,请陛下看在蔡中郎这么多年对朝廷,对社稷所做的一切,能饶他一命。”
刘协点了点头,以探询的目光再次看向王允“司徒大人,赵将军杀了董卓,为民除害,为国除贼,至今,朕还没有给他任何的赏赐,这次你就退一步吧。”
王允气的直咬牙,赵云眼中寒光一闪,真想杀了他,刘协求他,他居然还敢这样。
“也罢,既如此,老臣就饶过蔡邕一命,之前他说过,但是死罪可饶,活罪难逃,老臣希望将他刖足,以正国法,还有,此人绝不能再留在陛下身边,以免诽谤朝廷,讪议朝政!”
赵云脸色变了几变,心中暗道“好狠的心肠,好歹毒的王允!”
但赵云,对事不对人,他依旧相信,王允对社稷是屈指可数的股肱忠臣。
刖足是将人的膝盖骨削掉,使人再也无法站立,跟宫刑一样,都是极为残忍的刑法。
但是赵云不得不接受,他心情沉重的离开了皇宫,当天中午蔡邕就被施以酷刑,王允给他三天的时间,让他马上离开长安。
赵云花高价雇了一个郎中,贴身照顾蔡邕,已经花甲之年的蔡邕,突然遭受如此刑法,整个人几乎都废掉了,身边无时无刻不需要人照顾,蔡琰哭的死去活来,可蔡邕却很看的开,只要能接着续写汉书,他已经很知足了。
蔡邕三天后就要离开,赵云也不想久留,次日再次进宫,这才提到公孙瓒交给自己的使命,刘协对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的争端,很是不满,他不赞成公孙瓒跟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