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行走大宋》

2345小说网(2345xs.win)

首页 >> 行走大宋 () >> 第4章 游京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45xs.win/105136/

第4章 游京(2/2)

鼠眼的瞅着,这已经傍晚华灯初上,路两旁的酒家都在招呼的路上行人进店里,这汴京的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

韩清走了一段路停下来听见李克正在给大家悄悄介绍:“这各个酒家门口都有红栀子灯,兄弟们看明白了,玄机就在那灯罩。”

韩清看了看旁边酒家挂着的栀子灯,没啥区别啊。这能有啥奥秘?

“这酒家前面的红栀子灯不论晴雨都盖着竹叶编成的灯罩,嘿嘿,兄弟们要看仔细了。谓有娼妓在内,可以就欢,而于酒阁内暗藏卧床也。门首红栀子灯上,不以晴雨,必用箬盖之,以为记认!”

韩清急忙看看其他家的红栀子灯果然有的有竹叶编成的灯罩,有的则没有。

众位兄弟一脸神往的看着红栀子灯盖有竹叶的酒家,恨不得眼睛能飞进去。这可不像武遂城,都是兄弟们自己的地盘,这是大宋国都汴京,不知道个什么行情,所以都是身虽未至心向往之。

韩清知道众人想去,但是毕竟在汴京城要收敛一些,便说道:“诸位兄弟自由活动吧,晚上按时回驿馆即可。我和彭元继续走走!”

一帮人立刻一哄而散。

韩清则是和彭元继续看着路边酒家的生意,姜庄子亦是步步跟随。走到一处家具的店门前,便上前询问能否定制特殊木制品。这店里老板乃是一瘦高的青年,名叫苗三郎。一听说定制,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韩清要来纸张,掏出随身携带的铅笔,在苗三郎诧异的目光中画了一个图形,并把比例和长短标明。

苗三郎看看这图纸上的图形,又看看韩清手中的笔,虽觉得怪异但是也并没有询问,东京城商弄出的各种怪东西,见怪不怪了。看了看这怪模样的器具便问了几个问题,韩庆解释了边角弧度以及长短的重要性,苗三郎明白之后就说后日中午即可来取。

韩清叮嘱这个器具一定要用杉木来做,否则太重木材造出来的这回旋镖飞不动。在苗三郎一一答应之后,付了些定金便和彭元离开继续在街上看看这汴京夜色。

为吸引更多的顾客上门,正店、小的脚店乃至扑户,都极重视做广告。在酒业集中的汴京九桥门街市,“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此处的“绣旆”,即酒旗、酒帘子。光有酒帘子还不够,一些酒店还打出“灯箱广告”。

韩清和彭元走到一处叫做“常往脚店”的门口,,有三块立体招牌,分别写着“常往”“脚店”、“香醪”字样,这三块立体招牌,便是灯箱广告。由于这种广告牌应用了照明技术——内置蜡烛,夜间明亮照人,特别引人注目。

远处有另一家“脚店”,门口也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

灯箱广告在现代商业社会不过是寻常事物,但许多人未必知道宋朝已出现了灯箱广告的形式。韩清记得去过日本、韩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广告,古香古色,很有一种怀旧的风味。

远处的樊楼灯火通明,是最豪华的酒家。彭元看着远方的樊楼,盯着那五层楼高的彩楼欢门出神。

①宋代风行一种训练虫蚁出来表演的把戏,叫“弄虫蚁”,擅于此道的艺人摆出一个水缸,以敲小铜锣为信号,“凡龟、鳖、鳅鱼皆以名呼之,即浮水面,戴戏具而舞,舞罢皆沉”。可惜宋代之后此技就失传了,“自后不复有之”。)


状态提示: 第4章 游京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