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游说王彦(1/2)
“只怕多半不在了!”
赵旭稍稍一想,便有了结论:
“岳飞残魂不全,自然没有了战神光环。
更糟糕的是,没了战神光环,王彦的‘惜才之心’将大减,而仇恨之心大增,这一减一增只怕就会顺着部属的建议,将自己处死!”
想到这里,立刻否决了自己要去拼这份气运的念想,立刻用笔在纸张上面写了第五条:尽量避免与王彦产生冲突!
但随之而来,另外一堆难题迎面扑来!
如果自己不与王彦冲突,自己如何出战?
如何夺取金人的先锋大旗?
如何攻取新乡县城?
还有更难的,
如果自己不与王彦冲突,如何脱离王彦的部队,转入宗泽名下?
这他妈是大宋朝,理学盛行,名份可是世人最为看重的东西。
徒弟擅自改变师傅是大逆不道之罪,而部下擅自离开自己的上级更是砍头之罪名!
赵旭发现自己的头一下子大了起来,深吸了口气,闭目休息了好一会儿,待清凉之气将心中烦躁洗得一干二净,这才重新拿起手中的纸张,反复读着自己写的文字。
待读到第三遍,心中下了决断,又取出一页新的纸张,将先前的第一页纸上内容更正为:
试炼的任务:从王彦转到宗泽名下,以武勇之名、报国之心、抗金名士为宗泽赏识。
关键环节1:在王彦默许下,出兵夺取金国先锋的大旗;
关键环节2:在王彦默许下,生擒金军千夫长阿里孛,勇冠三军;激励士卒,攻占新乡县;
关键环节3:从新乡县突围后,孤军生擒金将拓跋耶乌,并在万军之中刺死金军首领黑风大王,但不为王彦所知;
关键环节4:以大义名义转到宗泽阵营之下,然后在汜水关大破金军。
赵旭写了上面的文字后,拿起笔‘在王彦的默许’、‘不为王彦所知’和‘大义名义’上特意画了圈圈,提醒自己这三件事情乃是‘不与王彦产生冲突’、‘占据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然后又将这张白纸撕成两份,上半部分是新乡县突围前的关键任务,下半部分是突围之后的关键任务。
赵旭将下半张纸放入怀中放好,然后反复读着上半张纸上的字。
过了许久,目光聚焦在‘王彦的默许’五个字上,细想之后,心中打定主意。
眼下的关键是‘在王彦的默许下出兵,而不是自己擅自出兵’,因此需得说服王彦同意出兵才行!
史书上说王彦用兵持重,不敢贸然出兵,奶奶的,也没有说明白这家伙为什么持重?
是害怕被金国人打成狗?
还是因为张起的被贬导致他觉得自己出兵变得‘师出无名’?
又或者其他什么特别的原因。
罢了,还是自己亲自拜访一下他吧。
只有明白王彦心中所想,才能按图索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赵旭打定主意,立刻起身前往王彦的营帐。
他一入营帐,没有跟先前那样的拱手行礼,而是习惯性得如文人一般朝王彦作了一揖,朗声道:“鹏举拜见大帅。”
王彦神色一怔,脸色比记忆中好了不少,淡淡笑道:“鹏举呀,你来得正好,本帅正好有事找你商量。”
赵旭心道:“晕死,自己平日里在书院行礼习惯了,想不到正好投了王彦的所好,看来这王彦虽然是军人,骨子里面却是偏向文人的。”
立即送上一个马屁,道:“大帅文武双全,颇有昔日韩相公、范相公的风范。鹏举虽然不才,却也不知不觉效仿一下。”
说完这些,登时觉得一股恶心之感涌了上来,浑身不自在,暗暗说服自己:“哎,古人为了成就大业,越王勾践,韩信能受胯下之辱,你说两句恶心的话又算得了什么。”
王彦脸上笑逐颜开,起身哈哈笑道:“本帅曾听闻,鹏举第一次见张起大人,就被大人大赞,非军旅之人,今日终于信服了。”
赵旭见他提到张起,神色悲戚道:“哎,张起大人为奸臣所害,鹏举唯有血战沙场,才能对得住这些张起的大人的知遇之恩。”
“是呀,这朝廷的事情真是变幻莫测。”王彦也垂头道:“哎,张大人被革职,这河北西路招抚司自然也撤了。如今我们成了孤军,不知该如何自置?”
说完,徐徐抬头,目光带着忧虑,重重得落在赵旭脸上。
赵旭一听,心中立刻明白过来:
原来王彦心中忧虑,他受张起安排出兵卫州,如今师出无名,即使向金国人发起进攻,也没有军功,甚至还可能引起张起仇敌的陷害。
于是游说道:“大人本是富户人家,我军的七千士卒也大都远离疆场之乱,如今我们舍弃安宁来到这里,难道是为了朝廷给的可怜功名吗?”
见王彦神色一动,顿了顿,重重说道:
“大帅心中应该比鹏举明白,我们所做一切,都是为了不让中原百姓遭受金人的蹂躏。即使没有了朝廷的指令,大帅也会带着我们抗击金兵的。”
“鹏举言之有理,”王彦脸色缓缓一些,掷地有声道:“王彦也是如此认为,纵使只有一兵一卒,也要抗金到底。”
赵旭熟知历史,知道王彦虽然心胸狭窄,但抗击金人之心却是坚定。他后来成立了八字军,也是抗金部队的一支劲旅。
当即追问道:“那大帅心中在顾虑什么?”
见他脸上犹豫不决,继续说道:“大帅,如今我们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