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降人(1/3)
大秦成武十五年秋,江善率军围襄阳。
其实,此时大将军赵石军令已到汝州,令江善,种燧,魏怀德听令行事,并招江善回军。。。。。。。
但江善把种燧以及魏怀德等人得罪的狠了,军令到达汝州,种燧等人有意拖延,直到八月间,军令才到达军前。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江善想不退兵都不成了。
襄阳坚城,有岳东雷坐镇,严防死守,江善率军,猛攻襄阳两月,损兵折将,却不能拔。
士卒疲惫,军中多有伤病,士气低落,几乎是之前樊城之战的重演,但这一次,没人再敢于江大将军面前,相劝退兵了。
八月,军令到达襄阳军前。
江善览后,先就吃了一惊,大将军赵石竟然已经离京去了开封,整个河南,河中,河东,草原诸部人马,皆要听其节制。
这样的信重,是他所无法比拟的,也是他最渴望得到的。
震惊过后,便是急怒攻心。
显然,朝中已然生变,之前方略,怕是成了笑谈,不然的话,大将军赵石就算出京领兵,与他争功,也不会去到开封,节制如许众多之人马。
多年夙愿,一朝成空,几载征战,血染沙场,却是这般结果。
襄阳城下的中军大帐之中,江善再也撑不住,一口鲜血喷洒而出,在左右惊呼之中,晕厥倒地。
是夜,大将军江善殁。
主帅突殁于军前。江善心腹大将折洵等。唯恐军中生变。为宋军所乘,秘不发丧,急令各部退兵。
大军过汉水,折洵等才召集众将议事,此时,众将才知道,江大将军竟已暴病而死。
众将惶恐无措,争吵不休。好在,这个时候,大将军赵石的军令,却成了安抚军心的良药。
大军安然无事的来到南阳,终于打出白幡,全军缟素,护送江善棺椁回汝州。
至此,第二次襄樊之战,终于落下帷幕。
驻守汝州的种燧和魏怀德听闻丧讯,震惊之余。也多有窃喜。
不过,不管他们有着怎样的心态。事情还是要做的。
一位大将军殁于军前,这可不是小事,大秦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所以,两人一边急报于朝廷以及大将军赵石处,一边做好准备,接管大军军权。
不过这个时候,谁都明白,河洛大军,已不堪用,不出意外的话,拆分河洛大军,已成定局。
而当赵石闻听江善已死的消息,却也并无多少意外。
江善江君慈,其实还算幸运,逝于战阵之上,若是他安然无恙的回到洛阳,等待他的结果,可并不美妙。
如今一来,为国尽忠之人,当受褒奖。
不出他的意料的话,江善身后,将极尽尊荣,留下的名声,也将很不错,甚至,百年之后,会超过他赵石许多也说不定。
一线之差,天壤之别。
凡智能之士,皆当引以为戒。
实际上,河洛大军,此时也已呈强弩之末,几载征战,将士疲惫,也就是扫平江北,得建大功的野心在强撑着,后勤上也有保障,不然的话,在南方江河之间,辗转千里的这支军旅,怕是早已崩溃了。
而在赵石谋划当中,也没有这支军伍的位置。
虽说,江善麾下,并不只有河洛军兵,还有各地禁军,河中,河东的一些人马,但情形都差不多,想用也用不起来了。
所以,北归大军,只能回河洛休整,无缘于河北战事了。
不管之后朝廷有何决议,到了开封,赵石先是见了种怀玉为首的军中将领。
这么多年,赵石当年麾下旧部,有名有姓的那些人,除了战殁疆场,或者老去的一些人,其余皆是身居高位。
各人变化,不一而足。
而种怀玉。。。。。。没变。
起码,在赵石面前没怎么变。
带着点油滑和浮躁,说起话来,也有些不着调,不过看的出来,是真心高兴。
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有大帅领兵,诸事皆定,末将等只需听令行事便可,其他的,都不用有太多思量了。
显然,他这里也是因为南边的烂摊子可以放下了,而且,这人向来胆子不大,两军阵前,兵凶战危之地,他也向来不会轻易履足。
这位从来没掩饰过这一点,算是大秦军中一个标准的异类。
而在赵石麾下听用,让他感觉非常稳当。
实际上,不光是他有着这样的感觉,赵石出京领兵的消息传开,部,河东张锋聚部,许多人和他一样,都有着这样的感觉。
这是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多年,声望著于军中的一种体现,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大将军赵石,都不得不承认,有大将军赵石坐镇,军心稳固,士气可用。
所以,大将军赵石军令到处,各部将领,皆不敢违,也不愿违。
尤其是北方各部人马,亟待建功之心,丝毫不比河洛兵马少上半分。
奈何,中原之战,是大将军江善的舞台,其他人只能在旁边眼红,靠不上边儿。
现在大将军赵石领兵河南,北窥之心昭然,各部尽皆振奋,哪里会有自绝功勋的道理?
见过开封众将,由种怀玉引见,赵石终于见到了河北降人。
河北名将张柔。
这位河北降将,崛起于河北乡里,转战多年,在燕王李任权麾下,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当年,也正是此人,率军南渡。偷袭秦军后路。火烧郑州。焚了东征大军粮草辎重,最终让大将军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