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明鹿鼎记》

2345小说网(2345xs.win)

首页 >> 明鹿鼎记 () >> 【0961 居然说服了大半个内阁】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45xs.win/106912/

【0961 居然说服了大半个内阁】(2/5)

深有其感。

满族人在辽东的崛起,与其说注定了明朝的灭亡,不如说是给了一些英雄于用武之地。

不光是那些清朝的开国元勋,也包括明朝的某些将领。

后金在每战皆赢士气高涨之时,大明朝廷百官丧胆正欲退回山海关,而将辽东拱手与人。

而韦爵爷甘冒矢石,北上辽东考察防务,并且敢于肩挑独力抵御后金进攻的重任。

要知道在此之前,多少名将覆灭与八旗劲旅之手,以致身败名裂,而他仅仅是个刚刚考上科举的文弱书生。

历史偏偏给了韦爵爷扬名立万的机会,也给了大明王朝一个延续气数的机会。

对面那个身经百战鲜有败绩的清太祖恐怕最后都不敢相信也不甘相信,击败他的就是这么一个后辈小子。

有时候韦宝自己也不相信这低矮的城头最终抵御住了八旗军的如潮进攻。

可历史就是历史,韦宝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当时战争的惨烈。

也可以从将士们的传说里寻找到血的记忆。

韦宝不敢想的是最终代替明朝统治中国的会是在他面前无法前进一步的满洲人所建立起来的清王朝。

站在大明这个时代的京城古城边上,韦爵爷看着即将升起来的朝阳。

韦爵爷会觉得他所保卫的明朝也如这朝阳。

一定不会,因为他和他所效忠的朝廷一样,都是历史演绎出的一幕悲剧。

韦爵爷其实对于大明最终走向什么地方,是不是像原本的历史那样到点就完蛋,其实是无所谓的。

只要自己发展的够好,大明完了,可以建立一个新兴的汉人政权嘛。

只是韦宝担心历史不可逆这一条,就目前来看,他穿越重生之后,所有的历史大事件,没有一样是改变了的。

即便韦宝试图改变,依然无法改变。

就比如杨涟和左光斗的死。

可是他却从建奴手里硬生生的抢来了一个诺大的辽南。

并且拿稳了韦家庄。

并且名正言顺的建立了一个海防总督衙门。

这些事情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

所以韦宝有时候也挺疑惑的,不知道那些是可逆的,那些是不可逆的。

历史令人扼腕叹息,而今命运在韦宝的手中。

文字的力量是伟大的,愿有更多有志之士,复兴华夏文明,还我“中国”之尊严。

宋朝的灭亡,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

而是中国第一次亡国。有兴趣的可以查‘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真是血泪斑斑的警句。

宋朝覆亡,厓山海战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全部殉国,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命题。

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

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

虽然不断的纳贡称臣,但国库岁收依然充裕,终宋一世,只爆发过几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应该是有其原因的。

汉文明在宋朝时候,领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发达,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横扫欧亚大陆后,独立支撑数十年。

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其种族灭绝手段极为恶劣。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屠城记录。蒙古屠杀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在北方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后,还不到700万,而且这个数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

不排除有几百万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于瘟疫,饥饿的人口,那么也至少屠杀了80以上。

到中原后发现,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白骨遍地,井里塞满了死尸而水不可饮。

蒙古军队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全部壮烈战死,但三百多年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可以说华夏的精英尽丧蒙元之手。

此后汉文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市民社会的发育,新型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无从谈起。

汉人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还是受到蛮族很大影响,大开历史倒车,无视生命价值,抑制商业贸易。

汉人在遭遇北方骑马民族的重创后,开始变得保守,其统治阶级相比较宋朝统治者而言也更残暴,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大多数的汉人精神麻木苟且。

汉人的文明垂世而独立,可以说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创性文明。

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击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战后,整体性亡于蒙元。

汉人文明的发展的积累被破坏。

所以才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古中华遗风,究竟会有何等的团结与彪悍,连相对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这样的气节,何时能再次拥有。

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

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此举,且倭主不来朝贡,造大船7000艘往攻,结果船队被暴风雨所摧毁,日本人从此将此风称为“神风”。

二战中

状态提示: 【0961 居然说服了大半个内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