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我认下了(1/2)
黄忠刚才对刘备行的礼是拜礼中最为隆重的稽首,在这个时代属于绝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去做,也完全没有必要去懂的礼节。
因为这是臣子面对君王之时才会做的事,根据礼记所述,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避君也。
也就是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即便是卿大夫一级的高官,也没有资格接受属下如此隆重的礼节,稽首只属于君王。
做出这样的举动,不是说黄忠就认为刘备是主宰天下的君王,而是说从今往后,他与刘备之间就不再是单纯的上下级,而是建立了主从关系。
在这个时代,君择臣,臣亦择君,即便是有知遇之恩,但涉及到理念或是道德冲突,上下级之间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而主从关系,则是生死相随,不会收到任何因素影响。
认人为主,就是把自己的性命、本领乃至尊严,全部交给了他人,需要极大的决心。
“汉升,你这是做什么?”刘备早年跟随卢植,虽然没学到什么本事,但对于士人要掌握的礼节,九拜的具体做法,他还是略懂一二的,再加上近几年被卢植郑玄等人反复灌输,早已对礼节融会贯通,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了。
正因如此,面对黄忠的郑重其事,刘备反倒觉得浑身不自在,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黄忠双手抱拳,沉声说道:“苍天在上,黄忠深孚使君厚恩无以回报,今愿奉使君为主,效犬马之力以供驱驰,如违所誓,天人共戮!”
刘备连忙起身,抓着黄忠粗壮的胳膊把他硬拉起来,有些责怪地说道:“你这唉,就这样吧。”
虽说在近些年内,刘备一直都是自己这个小团队当之无愧的首脑,包括关羽张飞这两名结拜兄弟在内,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以他为首,在他的指挥下做这做那,但平心而论,大家在官位和职位之外,基本上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包括刘备维系整个团队,也不是依靠高官厚禄或是别的说实话他还挺吝啬,而是依靠并肩作战和坦诚相待,让这些来自于天南地北的豪杰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即便nbn越来越重,势力越来越强,刘备对待这些战友和伙伴的态度依然与之前别无二致,这期间不是没有人提醒过他,需要树立绝对的权威,需要让属下们宣誓效忠,但刘备对此都是一笑而过。
在他看来,真正的兄弟什么时候都不会背叛,而会背叛的人就算说得再好听也是没用,搞那些表面文章没意思,反倒会损伤了这些年来建立的情谊。
现在刘备可以跟弟兄们嬉笑怒骂,坐在一起不分高下地喝酒唱歌吹牛皮,等到明确了上下尊卑,还有这样的机会吗?
“汉升你听我说,今日效忠我认下了,但是,我们以前如何相处,今后就还是怎样,无须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看着黄忠因为激动而有些涨红的脸庞,刘备轻叹一声,对他吩咐起来。
黄忠重重点头。
帐中三人,两人在互诉衷肠,只有鞠义有些尴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时候刘备瞥了他两眼,出声笑道:“你可别弄这一套啊。”
“这都是迟早的事。”鞠义咧嘴讪讪一笑,算是缓解了尴尬。
放眼刘备麾下所有文臣武将,像黄忠这样的只有他自己一个,其他人要么是刘备在微末之际相识,一路扶持过来的,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这几个人对刘备更多的是兄弟之情,用后世的话来说,算是共同起家的合伙人后来的沮授、田丰、郭嘉等人,包括鞠义在内,这些人则是由于理念相近或是对原本上司心怀不满,用后世的观点来看,算是跳槽而来的人才。
黄忠则不一样,他与刘备在徐州相遇的时候已经落魄了十几年,年复一年地带着久病不愈的黄叙四处求医,连自己的前途都彻底扔下了。
与刘备的相识相交,彻底改变了黄忠的一生,不但儿子保住了性命,自己还得到了施展本领的机会,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没有因为黄叙生病这回事,黄忠在年轻的时候就踏足官场,他也没什么可能在现在的年龄,爬到现在的地位。
如此种种,才是黄忠一直以来心怀愧疚,觉得自己没能报答刘备,以至于今天施以稽首大礼,决意奉他为主的原因。
像鞠义这样原本在冀州军中就有很高威望,可以独自领军的大将,让他对刘备感恩戴德,铁了心的跟着刘备一条道走到黑,起码在现在看来很不现实,就算他肯做,刘备能不能相信还是个问题。
刘备原本就能够体谅东线部队多日来的苦战,如今又有了黄忠这个插曲,自然是心情大好,当即下令杀牛烹羊犒赏三军,不但将士们吃得开心,就连河间、渤海两郡调拨而来的民夫丁壮也没落下,一时之间全军喜气洋洋,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随着接连几天的宴饮,东线的战事算是正式落下帷幕,远道而来的渤海郡兵也要返回本郡去休整了,在临行之际,一名年轻将领找到刘备,邀请他前去渤海郡看一看。
“你叫审荣,是审正南的侄儿?”刘备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问道,这小子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但一双眼睛却不老实,总是贼溜溜地四处打量,给刘备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让他想起了两年前那一场雪中追击,“当年在襄国骗过荀友若,率领家族私兵与关云长回合,险些断了冀州军后路的就是你吧?”
“使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