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汉的军队来了(1/2)
两天之后,乐浪百姓惊奇地看到从港口方向驶来许多大船,无数身披黑色盔甲的士卒踩着踏板,陆陆续续地登上坚实的土地,随后,一杆红底黑字大旗被舒展开,飘扬在猎猎朔风之中,纵然隔得很远,但这些人们也能看得清楚,那杆大旗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一个“汉”字。
“是大汉的军队,是我们的军队。”一名在乐浪生活了数十年的老汉眼含热泪,声音发颤地向身边的孙儿说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见过,那时的大将军出发去北面打匈奴人,那支军队就是这样的装束。”
然而很多百姓则是选择了沉默,他们本就是受不了中原的天灾和官府的苛捐杂税,才渡海逃到乐浪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祈求平静的生活,如今看到汉朝的军队,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士卒们在码头上列队,然后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不远处张望的百姓们,刘备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几名将领紧紧跟随其后,他们一直走到围在路边的百姓们面前才停下脚步。
刘备向一名站在最前的乐浪百姓笑了笑,和气地问道:“老乡,县城怎么走?”
这名农夫见刘备气宇轩昂,身后跟着的几名大汉又各个煞气冲天,只觉自己口干舌燥,两腿有些酥麻,他用力抿了抿嘴唇,颤声答道:“回禀将军,向东十里,就是遂城,再向东七十里就是朝鲜城。”
“哦,也不太远,那你们为什么没有春耕,是没有田地吗?”刘备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大人,这海边风大水苦,不能种田,我们都是以打渔为生,农田都在内陆呢。”
刘备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这个忘了,他回头向太史慈说道:“子义,你熟悉道路,带几个人先行出发到遂城通报。”
太史慈领命退下,片刻之后就带着几名骑士飞快地沿着道路向东奔驰而去。
大部队继续向遂城方向缓缓前行,没过多久,遂城低矮破旧的城墙就出现在众人眼里,远远就可以看见一群人从城门中走了出来,在大道边上列成两排。
“下官遂城县令王贺,拜见太守。”迎接人群中为首的那名官员看着远远走近的刘备,对他深深一躬。
刘备一看这位县令面貌黧黑如老农,官服破旧,仔细观察还能看到衣服的肘部有几处补丁,丝毫不像是官员的样子,不禁开口问道:“阁下这个县令当得何以如此清苦,堂堂朝廷命官都这样穷困,那遂城治下百姓岂不是都没活路了?”
王贺老脸通红,连忙解释起来:“启禀太守,遂城土地贫瘠,百姓辛劳终年只能勉强糊口,所以下官私自做主不收赋税,故而官府没有收入,下官平日里也要下地劳作才能维持生计。”
“你做得没错,是本太守唐突了。”刘备听了之后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王贺这种官员坚守在孤悬海外的边郡,不断安置流民并且不收田税,身为一县县令居然落到亲自耕种才能养家的地步,他对这个国家,对遂城百姓已经称得上仁至义尽了。
众人迈步走在遂城凹凸不平的街道上,看着道路两旁低矮破旧的房屋,刘备忍不住叹息起来,就这种破地方都能让百姓们舍弃家园前来逃难,中原的苛捐杂税、如狼似虎的统治阶级该有多么令人生厌啊。
得知刘备此行来意之后,王贺激动得连声叫好,他身为大汉官员,早已对秽貊和马韩人恨之入骨,虽然遂城位于乐浪郡最西部,加上贫困异常,始终都没有被侵扰过,但这位热心肠的县令对其他地区百姓的遭遇也感同身受,只恨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他们。
“还请王县令多多保重身体,等到本官把辽东那边的事情处理完,就会着力解决乐浪百姓的生活问题,到那时候,遂城百姓在你的带领下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刘备对王贺着实勉励了一番,然后拒绝了留宿的邀请,率领着将士们继续向东出发去了,这次军事行动时间宝贵,不能在次要的事情上耽误。
又过了一天,刘备的部队抵达了朝鲜城,朝鲜城就是后世的平壤,历史极其悠久,据说武王伐纣之后,殷商贵族箕子率领商朝遗民东迁来到朝鲜半岛,就是以这里为都城建立箕子朝鲜,所以朝鲜城也称“箕城”。
朝鲜城毗邻列水,就是后世的大同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东渡的流民多数居住在此处,他们开垦荒地种植作物,过着清苦而相对自由的生活。
由于乐浪郡十分贫困,所以近年来被任命为乐浪郡守的官员根本没有上任的,那些人宁可逃官都不愿接手这个既没有油水又没有前途的烂摊子,所以本地出身的县令们就担起了实际上的太守的职责,而他们之中为首的就是郡治所在,朝鲜县的县令柳毅。
由于太史慈一行的先行抵达,并且告知了柳毅此行的目的,这位朝鲜县令带上了几乎所有的亲随人员,亲自出城五里迎接,一见到刘备就拉着他的手不放开,连声说官军早该来保卫百姓,然后就是热切地询问刘备准备在乐浪驻扎多少部队。
刘备无奈地叹了口气,“柳县令难道不知道中原的事情吗?如今大汉内忧外患不断,可以说是千疮百孔,哪有能力顾及乐浪?就是我辽东的部队也不可能一直驻守在乐浪啊,别的不说,你这边养得起一千多军队吗?”
柳毅一愣,兴奋的神情慢慢从他脸上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疲倦和失望之情,他仿佛一下子被抽去了力气,缓缓松开了刘备的手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