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刘邦投靠的想法(1/2)
陆贾被接到咸阳宫,被胡亥拜为太中大夫,可议朝政,位属九卿,这也是胡亥第一次任命儒生,目前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函谷关以东相对比较宁静,六国虽起,但无人敢攻秦,都是他们自己小打小闹,称王之后处理自己的事情,认命王公士族亦是当务之急。
六国不急不代表没人着急,当初陈涉吴广起义的时候,沛县一帮地痞流氓也跟着反了,并且占据了两个县城,一个沛县,一个丰县。
他们自然是刘邦集团,现如今跟着他的有萧何、王陵等人,还有他的妹夫樊哙,沛县原本是楚地,他也想像陈涉一样,建立政权。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会稽那边已经有了楚皇帝,他要是立为楚王的话,显然就成了众矢之的,遭秦楚两地夹击。
沛县城中,县令已经妥协刘邦,诸多事务暂由刘邦处理,然而不到两天的事情,县府内愁云惨淡,不知道如何是好。
原因嘛,很简单,当初和刘邦一起反秦的还有雍齿,虽然表面上跟随刘邦,但素来轻视刘邦的为人,因而就把丰县送给了魏国,投靠魏王咎去了。
刘邦连续数日攻打不下,致使得刘氏集团非常无奈,他们现在只是占据了一个县城,和山贼相比,地位高了那么一点,但是和王侯将相对比的话,地位低了十万八千里啊。
县府之中,刘邦居于首位,年纪四十左右,面色无奈,旁边分别是萧何与樊哙,王陵见到这个局势,心中多少有些不想跟随刘邦的想法,因此做的位置比较远一点。
萧何年纪稍长,与其他几人相比倒是镇定了不少,见府内气氛尴尬,思索片刻道:“今丰县已然属魏国,今若不走,沛县难保啊!”
刘邦稍微摆手,“走,现在就一千人马不到,往哪走啊,根本没有地方去嘛!”
门首的王陵见状,很是直接地说道:“现如今最大的两家势力,无非秦二世胡亥,与楚皇帝熊心,其他的不足与谋。”
“而今胡亥杀了赵高,礼贤下士,颇具明君风范,而手下又有蒙氏兄弟,李斯扶苏等人,且章邯王离皆是名将之后,当前往降之。”
“至于楚皇帝熊心,不过是傀儡罢了,其听命于项燕叔侄,他们两人乃是楚国后裔,趁势起兵,杀了好友殷通,实属于大逆不道,吾等前往投靠,隶属于楚人,你们觉得他们会好好对待我们吗?”
王陵说的有理有据,使得刘邦有些动心,萧何此刻也在思考是去投秦还是投楚,唯独旁边的樊哙,眉头微皱。
见到诸人不言,遂上前道:“姐夫,我们是反秦的壮士,怎么能够复而投秦呢!如此只会让别人说我们反复无常!”
“会稽乃是楚国根本,我们前往投靠,若是立下战功,熊心肯定会封我们王侯,到时候不就有了对抗秦国的名分了吗?何故在此犹豫不决啊!”
萧何在旁叹了一口气,“屠夫何知?今选秦还是选楚,日后都有身家性命之险,对了便可封侯拜相,子孙无忧,错了便埋尸削骨,遗臭万年!”
见到萧何这样说,樊哙心中有些不爽地坐在了一旁,“行,你们有地位,你们来说,我听你们的便是!”
刘邦坐在首位一言未发,沉吟良久方才说道:“某觉得樊哙说的有理,目前这种形势,何必管日后的名声,而且现如今诸位王侯都在反秦,到时候楚国一呼百应,秦国有何方法保全,所以还是去楚会稽吧。”
萧何跟随刘邦,见其如此说,也就不再多虑,“谨遵公之言。”
而门首的王陵嘴角露出嗤笑的表情,“既然公准备投靠楚皇帝,那我王某人就不奉陪了,日后不管是秦败楚胜,还是秦胜楚败,希望相互扶持,留人一命!”
王陵说罢,不待刘邦挽留,早已向着府外走去,看着王陵的背影,刘邦不禁有些辛酸和无奈。
“萧公,准备车马,启程前往楚国,父老妻儿暂留沛县,让夏侯婴看管即可,他素有声望,魏国应该不敢来犯。”刘邦缓缓地说道。
沛县两队人马,王陵仅带领百余人,皆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一些护卫,至于刘邦身边略有千人。
城中,王陵跟随刘邦也有数月,不辞而别有些失礼,遂与刘邦在南门告别。
刘邦见状,心中不舍,低声劝慰道:“王贤弟何故非要前往暴秦耶?难道楚不好吗?亦或是某亏待了贤弟?”
王陵摆手,“非也,二世胡亥某素有耳闻,即位以来除赵高施新政,乃仁德之君,反观项燕,殷通与他为挚友,却杀人全家,举兵谋反,乃不义之事,如何能够成就大统,今日一别,后会有期!”
两人言罢,便往东西方向赶去,刘邦叹息一声,“希望这小子不要后悔才是啊。”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看个人造化吧,如此行事,倒也是良策,不管哪方失败,不都有人引荐吗?”萧何很是开朗地说道。
刘邦颔首,“公所言有理,赶路吧!”
楚国的项梁见刘邦带领千人来投靠,大为激动,唯有项羽心中厌恶,分明是见楚势大,寻求庇护罢了。
刘邦谈吐举止与项梁颇为相似,深得项梁赏识,只是项羽和刘邦的关系不是太好罢了。
王陵自不必多说,一路向着咸阳赶去,听闻相府招揽谋臣,便前去自告奋勇,被任命为郞,在咸阳安顿下来。
自陈涉被灭三个月以来,天下安定无事,准确地说应该是各国占着地方,不知道要干些什么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