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陈平练兵(1/2)
用粮召集流民,用兵俘虏黄巾,人口可得也。
张昭没有想到,他的这句话,成了陈平今后的奋斗目标。
用粮召集流民,对于拥有六千石军粮的陈平来说,完全可以办到。
而用兵俘虏黄巾,陈平感受到了不少的压力。
统兵,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由于时间仓促,陈平带领的一千兵卒,虽然是精兵,但陈平对军队的掌控能力,可以说非常低。
陈平需要威信,需要这一千兵卒完全听从自己。其中最好办法,无疑是制定军规。
要制定军规,先要将军队细化。
陈平自命总兵,御所有兵甲。
其下分,骑兵卒长,领五十骑士。伙头卒长,领五十伙头兵。
亦分,九大百夫长,其内又分,十八卒长,九十什长,一百五十伍长。
当然这些低等军职,陈平还没有制定一人。这需要军功换取。
陈平先是制定了与军功相关的赏令。
甲,乙,丙,丁四赏,出现在陈平制定的军规中。杀敌越多,奖赏越高。
甲赏,赏千金,官升千夫长,可领一千兵。
乙赏,赏百金,官升百夫长,可领一百兵。
丙赏,赏五十金,官升卒长,可领五十兵。
丁赏,赏十金,官升什长,可领两伍,十兵。
在此期间,陈平又制定了一条极为人性化的赏令。
那就是遵守军令一年者,可领十金,粮十斛,归家省亲十天。
赏令以出,当然也有罚令。
军规,既是军纪,必须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军队士气,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一道残酷的罚令,亦称十大斩首令,在兵车行的路上,诞生了。
十大斩首令的内容是。
“违抗军令者,轻则十军棍,重则斩首。”
“动摇军心者,轻则十军棍,重则斩首。”
“延误军机者,轻则十军棍,重则斩首。”
“谎报军情者,斩首。”
“泄漏军机者,斩首。”
“投敌叛变者,斩首。”
“临阵脱逃者,斩首。”
“谎报军功者,斩首。”
“****妇女者,斩首。”
“杀俘虏子女者,斩首。”
陈平制定的赏罚军规一出,震撼了所有兵卒。
陈平要求,除了张昭和孙乾两位先生外。军中的所有人,必须在三天时间内,将他制定的军规记下,并能熟练背出。如若不然,十军棍伺候。
陈平需要将他的军队洗脑,洗脑的方式,就从背军规开始。
军规一出,军中琐事亦多了起来。
陈平暂命孙乾为行军书记,除了照看张昭外,还需管理一些军中军务。
而陈平自己,则是在慢慢的兵车行中,锻炼这些兵卒。
练兵,是掌控军队的重要一环,可谓重中之重也。
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原地不动。
先从简单的指令练起,然后循序渐进,一步步的磨合整个军队。
陈平要感谢古人的智慧,旗语,这一重大发明,可以更好的指挥军队。
红前黑后,蓝左白右,青旗则原地不动。再配合旌旗兵穿插军队内外,整支军队,在陈平手中的五方旌旗下,调转自如。
甚至陈平还能通过旌旗,组成两方他无比熟悉的战阵。
那就是道体养生术中的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
经过旌旗指挥军队,让陈平认识到了旌旗兵的重要作用。
战场打仗,斩将夺旗,当得首功。这话,是有道理的。
斩将,斩杀对方将领。而夺旗,就是夺敌方旌旗。
这旌旗,必须牢牢的把握在己方手中。如不然,没了传令的旌旗兵,主帅再想指挥打仗,变得困难重重。
陈平开始挑选起旌旗兵来。
旌旗兵,乃精兵中之精也。
能成为旌旗兵者,必须要眼力广,耳力聪,速度快,以及力量强。如能娴熟弓马,再好不过。
通过甄选旌旗兵,陈平亦领悟了练兵的要旨。
这练兵之道,不就是练兵之眼力,耳力,速度与力量么。
如果手下的所有兵,都能达到旌旗兵的标准,那么此军队,定是一支强军。
兵不在多,在于精。
无师自通的感悟,让陈平哈哈大笑。看来我陈平,天生就是一块练兵的料。
找到了练兵的方向,让陈平喜不自禁。
但是很快,陈平又苦恼起来。
这昼战可以使用旌旗,如夜战,这旌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陈平苦苦思考,亦不得其法。
陈平将自己的想法道与张昭,却惹得张昭一阵嘲笑。
“陈平,看来你这士族子弟,不读书也。“
“这自古有之,昼战多旌旗,夜战多火鼓,击鼓出军,鸣金收兵,此乃最基本的兵家之要也。汝要多看看兵书了。”
张昭的话,让陈平无地自容。再也不敢自称练兵奇才。
因为先祖的那句话,陈平很少读书。
先祖曾说,你看到的书,都是前人写下的糠糟。不能深读,否则会误入歧途。
看来这句话的意识,陈平还是理解错了。
不能深读,不代表不读。古人的智慧,亦博大精深也。
道家的《周易》,儒家的《论语》,兵家的《孙子兵法》。法家的《韩非子》。
还有等等奇书著作。如要错过,岂不可惜。学到老,活到老,古人之言,诚不欺我。
有了新的方向,陈平亦有了新的动力。
白昼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