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约翰斯顿的对策(1/2)
这是实情,当时的邦联基本上是“全国都饿着”,约翰斯顿有本事喂饱这只六万人的部队,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只是如此一来,关卓凡想,约翰斯顿和他的辖区内的民众的关系,恐怕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无论如何,一支能吃饱饭的、爱戴自己主将的军队,是不可以被任何对手轻视的。
事实上,邦联总统戴维斯并不喜欢约翰斯顿,问题是他老人家喜欢的都打不了胜仗,而西线再找不出比约翰斯顿更有资历和威望的将领了,没办法,只好捏着鼻子用他。
情报源源不绝地传来,终于,南军自查塔努加至亚特兰大的部署,基本清楚地显示在一张大大的军用地图上。
看着这张地图。关卓凡皱起了眉头。
查塔努加至亚特兰大的这段路,已经被约翰斯顿挖得“千疮百孔”了。
约翰斯顿自从接手亚特兰大防御以来,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土工作业。
他征集了大批黑奴和穷苦白人,修工事,挖战壕。约翰斯顿的军队现驻扎在一个叫多尔顿的地方,大致是查塔努加至亚特兰四分之一的位置。从多尔顿开始,一直到亚特兰大,一路上所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段,都被挑了出来,筑起了工事,挖出了战壕。
这样一来,南军如果被迫从一个阵地上撤离,后方又有另一处防御工事,钻进去就可以继续打北军的阻击。
话说南军的工事战壕什么的修得是真好,也不止约翰斯顿一家。邦联各部队都是此道好手。北军自愧不如。原因也很简单。战争格局是北军主攻,南军主守,不把战壕挖深一点,怎么守得住?
美国内战之前,基本是没有战壕这个东西的,战壕算是南军对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一大贡献,始作俑者,就是查塔努加战役很让轩军吃了苦头的朗斯特里特。
其实约翰斯顿挖的战壕只是单纯的数量上的“多”。从体系和复杂程度上还不够瞧,关卓凡是没见过东线战场上罗伯特?李挖的战壕,那是真正的蜘蛛网,关总司令见了,恐怕会摸一摸自己的下巴还在不在。
不过关卓凡想:现在我有了全美国最好的工兵部队,我也可以来挖一挖战壕,至于作为进攻方为什么也要挖战壕,关总司令先卖一卖关子。
约翰斯顿的战略是很明显的:依托坚固工事层层阻击,使北军强攻之下遭受严重伤亡,到了亚特兰大就是强弩之末了。当然。没到亚特兰大就没劲儿了走不动了更好。
查塔努加至亚特兰大,本来“无险可守”。约翰斯顿硬是生生造出一堆“险”来。
这个战略的重点是拖时间,北军被拖在路上的时间愈长愈好,能不能把北军拖垮不是重点,重点是,再强调一遍:拖时间。
拖到什么时候?拖到北方总统大选。
南军并没有抱真正打败北军的幻想,但只要拖到北方开始大选的时候亚特兰大还在手里,东边的里士满也没丢,联邦的以民主党为首的主和派便会在大选中占据上风,如果民主党上台,很有可能会和南方议和,那么不论和平的条件是什么,南方都等于变相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关卓凡不得不承认:老约翰斯顿的战略是非常正确的。一路上深沟高垒,北军每跨过一道坎,都得付出相当的代价、花费相当的时间。亚特兰大本身又是层层设防,算得上固若金汤,留给北军的时间实在不算充裕。
易地而处,关卓凡也做不出更好的安排。
那么有没有可能绕过这些障碍呢?
不可能的,因为其他的方向,没有路,没有铁路。
没有铁路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后勤补给,十多万大军筋疲力尽、缺弹少粮地屯于亚特兰大坚城之下,这仗怎么打?而且,后路上满是敌军,撤都撤不回去。真这么干,就算在亚特兰大没完全散掉,也肯定饺子,纯属自取灭亡。
所以,只有这条路,路上的这么些骨头,只能一根一根地啃。
谢尔曼的右路军已经从孟菲斯登上赴查塔努加的火车,东线,格兰特也即将发动对罗伯特?李的进攻了。
以前,东线北军南下,都是以里士满为战略目标,但总是无法得逞。格兰特看得很清楚,不对南军东线主力北弗吉尼亚军团作实质性的削弱和打击,里士满是不可能拿下来的。而统领北弗吉尼亚军团的,就是南军主帅罗伯特?李。就是说,不跨过罗伯特?李这座大山,摘不到里士满这最后一个桃子。
所以这一次,北军的目标,破天荒地设定为北弗吉尼亚军团本身。
之前的罗伯特?李,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心理上,都是北军将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北军在占尽优势的局面下,一败再败于李将军手下,东线北军将领们不可避免地患上了“恐李症”,一和罗伯特?李对阵,就浮想连翩、草木皆兵,结果不是自乱阵脚,就是慎重、慎重、再慎重,行动慢如蜗牛。
葛底斯堡战役后,北军上下都认为自己侥幸取胜,主力波托马克军团丧失了斗志,主动放弃追击,结果使得罗伯特?李于兵败之后,反有余力派朗斯特里特支援西线。这事也算是美国内战的奇葩之一。
不过北军的认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葛底斯堡战役中,李突发急病,很大程度影响了他的指挥判断。
有一点,关卓凡和后世的史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北方以绝对人力物力,始终拿南方不下,罗伯特?李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位天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