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发动机寿命(1/2)
刘美娟的巡视之旅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陈子安的出现,算是她这次的意外收获。
ai人工智能语音的重要性,她比谁都清楚,而陈子安却是这方面的宝贵人才,她给陈子安调配十名软件工程师,就是想以他为种子,将这项前沿科技,研究下去,像农夫播种一样,期待着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第二天,刘美娟同王勇一起,先去办公楼打了卡,她连办公室都没进,就又原路返回了工厂区。
她今天第一个要视察的部门是苗伟团队,苗伟虽然去负责芯片封装测试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以及工人培训的任务去了,但他只是一个人孤身上任,他没从团队里调一个人。
这是因为封装测试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以及工人的培训工作,都要求有专业的知识,他项目团队里的人帮不上忙,他必须依靠新加入公司的那些技术员。
苗伟一走,负责团队管理的人就是董斌,他是当初的三人团队之一,也是苗伟的好友,所以被苗伟任命为他的副手。
现在整栋实验厂房就只有董斌团队的人在坚持做发动机研究测试工作了。
他们只有二十多个人,在三千多平米的厂房内,就显得太空旷了。
空旷归空旷,但绝对热闹,一百台发动机在日夜不停的做着各种高强度的测试,在封闭的厂房内,简直是轰鸣声隆隆,这让初次进入这种嘈杂环境的刘美娟有点不适。
刘美娟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三缸发动机,这是她提出要求,苗伟团队研制出来的新型发动机。
与后世的发动机相比,显得更加简洁娇小,就好像是一个玩具一样,让人怀疑它的实力。
可是每一台发动机,都连着一台粗笨的测试设备,那些巨大的粗家伙,也转得飞快,可见这种娇小的发动机,力气并不小,就像是动画片里的金刚葫芦娃一样,个子不大,但力大无穷。
它没有了那些复杂的电子点火线路,也没有复杂的油气混合机构,它的进气与排气管道都异常简单。
从外表看,唯一能称得上电器设备的就是一台精致的电动马达。
就在这时,一台发动机突然突突突几下就熄火了,刘美娟就关心的问陪在她身边的董斌:“董斌,怎么啦!是技术还不成熟吗?”
“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要拆开发动机才知道,老板娘,这很正常,我们这叫破坏性实验,每天24小时都在进行着高强度的实验,发动机不烂才不正常。
这种高强度实验,能实验出哪些零部件易损,它的耐用度是多久等等宝贵的实验数据,一台发动机一般只能运行十天左右的时间。”董斌给她解释。
“哦!”刘美娟好像明白了一样点点头,其实她屁窍不通,在发动机这个领域,她连外行都算不上一个。
确实,这种高强度实验,最能考验发动机的品质,发动机不是空转,而是带着重负荷,就好比让一部小车拉几吨货物一样。
它还不仅仅是负重运行,科研人员还会摸拟各种复杂路况,让发动机时而停,时而起动,时而低速加油,时而高速减油。
在各种变态般的强度实验中,纵然是钢铁般的坚强品质,也不耐操,他们一个月至少要坏掉三百台发动机。
然后科研人员又要仔细找出原因,又重新制造一台新的发动机代替。
还不止如此,到了后期,他们还要对一些明显太强,一直不坏的零部件减配,让发动机各种零部件做到性能均衡。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要对发动机不断的进行优化,这也是减法题,减少发动机零部件数量。
比如他们就减去了一般发动机那样的顶缸凸轮机构,直接用电磁阀代替进排气门控制。
这样一来,又减去了一套机顶机油pēn_shè润滑系统。
减法的好处太多了,发动机越简单,就越稳定可靠,也减轻了发动机重量,又相应的更省油。
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发动机顶部没有机油了,至少减少了发动机一半几率的烧机油情况。
这么一天天的减配下去,就是目前这种发动机如此娇小的原因,与一般的发动机外观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
刘美娟由于不懂发动机技术,她看就只看到一些表面情况,比如发动机自身有多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等等。
总的来说,刘美娟还比较满意的,但她依然要求董斌要将发动机寿命提高到一个月左右。
可以这么说吧!如果董斌团队真的做到了,就会造出一款怎么也开不坏的怪异发动机。
她是轻巧的说了,却不知董斌团队到了现在,连提高一天寿命都非常难。
这些易损坏的零部件,比如高速轴承,海豚科技并没有轴承制造技术,是买的进口高速轴承。
在这种高强度的实验中,进口轴承也不耐用了,就这一项短板,就让提高发动机寿命的希望成了泡影。
但刘美娟的话又不能不听,她才是最后的审核员,达不到她的要求,就永远别想正式商用。
董斌不由苦恼起来,其实还远不止轴承一样,还有马达齿轮、轴套、气缸活塞、密封环等零部件,都是绝对的弱项,拖累了发动机的整体寿命。
汽车发动机是一个典型的木桶理论高发地,在几十种零部件中,哪一种不牢固,整台发动机就不牢固。
也不是全然无解,不是只要欧美的技术就是顶级了,其实依然有改进的余地。
以轴承为例,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