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暂缓(1/2)
“兴平元年194,关中大旱,谷价腾贵,一斛至钱五十万,宽安中人相食。七月,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贮米作粥施舍饥民,但侯汶克扣粮米,饥民死者如故。”
这是后汉书明确记载的事情。
也就是说,关中不是有可能会遭遇旱灾,而是一定会有旱灾!
马应不敢大意,当即将少府从事赵昂和户部从事张既唤来,商议对策。
“主公,无须惊慌,凉、中、并、商四州一向轻赋税轻徭役,虽连年征战,但却从未增收过赋税,每次得胜之后,往往还能缴获不少钱粮。故,治下之民大多都有一年之储,即使颗粒无收,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赵昂首先开口说道。
马应睁大了眼睛看着他,怪异道:“伟章,你是认真的吗?普通百姓即使有一年之储,大多也只会留下足够吃到秋收之粮。至于其他粮食,则会卖给商户,以换取钱帛,作为日常开销。若关中真的大旱,粮价必然飞涨,届时他们手中的钱帛,可无法换回当初卖掉的粮食!”
干旱是天灾,同样也是,一旦粮商哄抬物价,普通人家依旧会有断粮之危。这点毋庸置疑。
“主公说的这些我自然明白,不过,只要主公愿意,粮价并不会涨得太离谱。莫非主公忘了,凉、中、并、商四州,最大的粮商乃是少府辖下的常平仓。”赵昂自信道。
这时,张既忍不住插嘴道:“没有那么简单,常平仓存粮虽多,但也有限,就怕粮商从中作梗,大肆购买常平仓平价之粮,挤占难民之份额。然后在常平仓枯竭之后,再将囤积之粮卖以高价,则难民危矣。”
不待回答,马应便抢先说道:“若真有粮商敢这么做,我不介意杀掉一批以儆效尤。恶意囤积粮食者,斩!”
张既感受到了他身上的杀意,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但还是继续说道:“即使粮商不屯粮,普通百姓只怕也会将手中的钱帛全部换成粮食,唯恐以后涨价。如此,只怕常平仓依旧无法撑到来年。”
“这好办,无外乎四个字,限量限购。实在不行就像当初安置新落户之民一般,让各县户曹每月运送一次粮草前往各乡里,通知各户民前来认购,由乡长、里正把关。”马应认真道。
论执行力,他麾下四州比之秦朝都不差多少,这样的事情还是能够轻易做到的,毕竟以前实行的都是半军事化管理,什伍制早就落实到了各乡各里。
“若如此,当可安然度过此旱灾。”
张既心下有些感慨,马应对治下之民的统治力,确实强的有些不讲道理,尤其是凉州、并州和商州,因为大多都是新落户的移民,各乡里连宗族势力都很少有。
马应没有再废话,当即下令道:“现在就开始做好抗灾准备,将凉、并二州常平仓中的存粮,调往中州。至于抗灾具体事务,则由中州刺史李优负责。你二人当全力协助他,不可懈怠!”
“诺。”两人当即出了将军府。
待他们离开后,马应躺在一张太师椅上,小甛起来。
荀攸正好进来,看到这一幕,不禁摇头苦笑,“主公,听闻关中有大旱征兆,你都不着急吗?”
马应睁开眼睛,笑着说道:“公达,你来晚了,我已经着急过了。此事我准备全权交给李优处理,并让赵昂、张既二人协助他。我已经给了他们一个思路,以他们之能力,必能将此事处理妥当。”
“”
荀攸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想了想道:“文优只是一刺史,许多事情都无法做决定,就算主公想要放手此事,也当在关中坐镇。况且,主公亲自在关中坐镇,才能让关中之民知道,到底该感激谁。”
马应笑了笑,“公达放心,待真正出现灾情之时,我必会前往关中坐镇。我现在只想知道,此次灾情,是否会对我们图谋巴蜀有所影响?”
“自入主关中之后,主公从未停止过兴修水利,纵使大旱,三辅之地也不至于颗粒无收。况且凉、并二州都未受到太大的影响,若只论主公治下四州,足够周转过来。但若是想要兴兵十万攻打益州,只怕有些难度,估计最少也要等到明年秋收之后”
“明年吗?可任岐、贾龙二人,恐怕这两个月就要起事了。”马应皱起了眉头。
“主公勿急,先静观其变吧,若真有机会,也不是不能出兵。纵使粮草不充足,但支撑三四个月应当不成问题。”
三四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若是顺利的话,也有可能打到成都。但若是不顺利,可能连汉中郡都打不下来。毕竟,被一座坚城挡住三四个月,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那就到时候再议吧。”马应揉了揉太阳穴,感觉有些伤神。
其实,今年就攻打益州的话,确实有些太急促了,哪怕没有关中大旱这档子事,亦是如此。毕竟所谓的十万大军,现在也只不过只有七万而已,四万虎骑军和三万陷阵军,其中还有一万陷阵军在徐荣的统领下,登上了葱岭。
至于剩下的三万大军,还在招募之中。就算招募完毕,最少也要等到两年后才能拥有合格的战斗力。若今年就发动益州之战,他们肯定出不了什么力。
沉思良久,马应叹了口气道:“看来确实是我太心急了。夺占益州难以一蹴而就,还是将目标放低一些吧。若真有机会,就先将汉中夺下。”
听了这句话,荀攸脸上露出了笑容,“主公能这样想,我就放心了。当务之急,还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