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各方反应(1/2)
蓝玉一案震惊朝野,国家的最高武将谋反,是何等骇人听闻的事情,军队不骚动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朱元璋的高压下,谁也不敢发出什么声音。锦衣卫也在不断刑讯蓝党人员,逐渐从京城的亲军扩张到京外,这本身是一个熟人关系的链条。蓝玉的心腹下属基本被杀,心腹属下还有自己的下属,蓝玉带兵多年,和他熟悉的人太多了,而且军人之间喝起酒来发起牢骚是难免的,但是对朱元璋的埋怨,在朱元璋看来就是取死之道。锦衣卫既出头告发了蓝玉,那么就要把蓝玉的支持者全部干掉,否则等他们缓过来,朱元璋也不会保护锦衣卫,而且会用锦衣卫的人头来平息众怒。各种因素下,蓝党的人数在不断的扩大,诏狱的人也越来越多。
北平,燕王府。
今天朱棣看起来非常高兴,在偏厅拿着一份朝廷邸报在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道衍大师推开了门,看到朱棣的样子,赶紧把门关上。
道衍坐在朱棣的对面,拿起茶喝了一口,问道:“什么事情让王爷这么高兴?”
“呵呵,”朱棣守住了笑容:“蓝玉谋反,已经被处死了。”
“哦?”道衍接过朱棣递过来的邸报,看了一遍:“看来还是皇上果断啊,及时处理了蓝玉,否则不堪设想,没想到蓝玉真的打算反,不过这样就对王爷就有利了。”
“是啊,蓝玉已死,朝廷就没有可用的大将了,宋国公、颖国公都已赋闲多年,不受重用了,父皇也不可能再把兵权交到他们手里了,他们现在就在本王麾下听令。所以父皇会更倚重本王,至于三哥晋王根本就不是带兵的料,不足为虑。”
道衍摩挲了下下巴,说:“王爷,现在真是天助王爷,目前北疆战事会全然依赖王爷,王爷要注意趁这个机会广收人心,一旦有变,王爷坐镇北平,强兵在手,大事可为。”
朱棣赶紧摆摆手说:“大师,父皇还在呢,不要乱说话,父皇一句话我就得乖乖到京师做个富贵王爷。”
“呵呵,这个倒是,现在王爷还是要小心,不过您和皇上是父子,这种信任是别人比不了的。”
正说着,敲门声响起,听葛城在外面说:“王爷,京师有消息来。”
朱棣回道:“好吧,送进来吧。”
门开了,葛城拿着一封密信站在门口,道衍接过来,挥了挥手,葛城把门关上,就出去了。
道衍把信给了朱棣,朱棣先看了一下火漆完好无损,打开看了一遍,然后递给道衍,道衍也快速看了一遍,把密信交给朱棣,朱棣收到怀里。
朱棣问道:“大师,你怎么看皇太孙?”
道衍道:“现在也看不清楚,不过其不像个书生,还记得宁王就藩时,路过北平,提过皇太孙的兵棋推演吗?”
朱棣道:“是啊,当时我大吃一惊,其实在本王来说,兵棋推演没什么大用处,但是对于平庸的将领来说,兵棋推演可能会有很大的用处。如果允炆手头有一些对兵棋推演的人才,如同下棋一样的在全国布局,可能给本王造成很大的麻烦。”
道衍摇了摇头,说:“不仅如此,皇太孙通过这个兵棋推演已经拉拢到了魏国公和开国公,本来皇太孙时不知兵的,现在可能也不知兵,但是这个兵棋推演给了军人一个机会,会提高其在军队中的威望,这样对王爷很不利。”
朱棣楞了一下,道:“确实如此,本王也意识到了,宁王说他要在大宁进行兵棋推演,本王前段时间也找了些人实验了一下,不过军队里人没法用,因为他们都是大老粗,读书人又不愿意做这种事情。本王也为难着呢。”
“其实也不用太在意,战争大方向确定了,更重要的战场指挥,这一点上,我想大明无人能超过王爷。”道衍安慰朱棣道。
“不过,允炆去法场看了一次竟然生病发烧了,感觉还缺乏历练啊。”
道衍想了一下说:“这也不能大意,也许是皇上锻炼皇太孙呢,如果皇太孙迈过这个坎,变得杀伐决断,不那么优柔寡断,对王爷来说,才是真正的麻烦。毕竟皇太孙有朝廷的大义。”
朱棣站起来,烦躁的踱了几步:“是啊,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本王不会起兵的,胜算太低了。朝廷的军队、钱粮远在我之上,而且北平钱粮也不足,需要朝廷接济。”
“不过他如果对付本王,那么大明的北方防线就会崩溃,允炆有那么大的胆量呢?我安心为他守北疆,他还会对付我吗?”
道衍看到朱棣有点打退堂鼓的意思,赶紧劝说道:“王爷,北平乃形胜之地,居高临下,马踏中原易如反掌,天予不取,必受其害啊。如果王爷不做准备,最多只能做个富贵王爷了,王爷愿意吗?”
朱棣沉默了一会儿:“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本王也没有办法。”
道衍急道:“王爷,您......”
朱棣抬手阻止了道衍,说道:“大师,本王要好好想想。”
道衍欲言又止,说道:“好吧,王爷,我们还有时间,积极做准备就是了。”
朱棣苦笑说:“没那么简单,父皇在,我什么都不敢干,只能按照朝廷的诏令,否则父皇会立刻拿下本王,而且也不会有人敢跟着本王反对父皇的。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道衍安慰道:“没事了,王爷只要做好心理准备,收揽北疆将士的军心,我想天命还是在您这里的。”
朱棣站起来,走到窗口,背对着道衍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