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北方的战乱(一)(1/2)
当大科学家宋应星终于回心转意,还关照他两个儿子要多读实学的书的时候,新时间线上的纷乱局势,基本上可以用“三清二明一顺一西中间一桶浆糊”来形容。
所谓“三清”,指的当然不是道教神话体系里的三个最牛逼的老神仙,而是说南清、西清和东清三个政权,其中南清以阿济格为统治者,西清以济尔哈朗为实际统治者,福临为傀儡,至于多尔衮已经成了一个崭新的植物人的东清,那权力结构就比较复杂了——以大玉儿为首的科尔沁蒙古派系,以范文程、洪承畴、祖大寿为首的汉臣(当然说是汉奸更符合事实)派系、以鳌拜、索尼为首的满洲贵族派系暂时三足鼎立。
所谓“二明”,自然说的是济南弘光朝廷和福州隆武朝廷,后者的势力主要在浙江、福建一代,前者则是四处开花,在南直隶、江西、浙江、、福建、山东、北直隶、四川、朝鲜、倭国等地都有势力。
所谓“一顺一西”,当然说的是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和以孙可望为首的大西政权,新时间线上闯王终于成功生出了儿子,大西政权则以张献忠的四大义子为领导核心,由于周围强敌环伺,这两个政权倒是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合作及抱团。
至于这个最后的“中间一桶浆糊”,说的是北直隶、河南等地一系列不好归类的军阀势力,这里面显然包含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集团,而刘良佐、左梦庚等败犬军阀在逃离南直隶以后,为了保命也加入了这一势力。
于是乎一场分裂割据程度不亚于五代十国的乱世枭雄之战正在上演,只不过就顺治七年(或者弘光六年)的春季而言,南方的战乱相对小打小闹,而北方的战争就残酷的多了。
————分割线————
洪承畴和祖大寿坐在宣府的城楼之上,表面上推杯换盏,大宴兵将以庆祝这一次防卫战的胜利,但就内心而言,两人都不怎么乐观。
虽然自从福临被济尔哈朗派人掠走,多尔衮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之后,范文程为了不让鳌拜在京师一家独大,迅速把冷藏状态的洪承畴、祖大寿重新提拔出来,按理说算是咸鱼翻身,权柄重握,然而“我大清”居然从一个变成了三个,至于在京师这个“大清”是否说的上正统,那确实是很值得怀疑的事情。
如果说祖大寿考虑的是“鸟择良木而栖”这种明摆着早晚叛变的行为,那姿势水平明显更高的洪承畴则从“气运”方面思考问题。话说当年他确实是崇祯手下的一员干将,若不是大清招降能力太高,外加上明朝确实气息奄奄,他又怎会为鞑子皇帝卖命?然而局势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大清不仅“气息奄奄”,甚至还分崩离析,至于大清三个派系中“气运”最盛的,显然是济尔哈朗那边……
无力、虚弱、无可奈何。这就是目前“大清正统”对“晋陕叛逆”讨伐行动的真实处境,范文程那厮是废了老劲,不知道出卖了多少大清的利益,才勉强把“大清正统”生理上和心理上双重崩溃的军队重新武装起来,然后已经是大清名义上的最高军事统帅的鳌拜发动了对山西的攻势,誓要打破太原城,把皇上捉……不,是救回来!
然后呢?然后自然是败了。
晋商集团已经完全绑上了济尔哈朗、姜镶的战车,由于多年积蓄的雄厚财力,他们购买的装备更多、更强力,再加上防御作战以逸待劳的优势,鳌拜的大军在太原城下被杀了个惨败,狼狈退回北直隶后,战场的攻守双方已经对换。而宣府恰恰是从西侧攻入京师的要冲之一,发生几场规模较大的攻防战,然后防守方“赢”了,这样的战绩真的很值得庆祝么?
“既然“气运”已经不在,那我为何不干脆投靠‘气运’所在的一方?”一个疯狂的声音在洪承畴心底狂叫,而另一个更加沉稳的声音则说“动手早不如动手巧,还不是时候,现在还不是时候!”
洪承畴露出冰冷的狞笑,伴随着炽热的决断,然后将一杯烈酒一饮而尽。
————分割线————
当洪承畴、祖大寿等人在宣府谋划着什么,却暂时不会动手的时候,已经是“大清正统”实质上的宰相的范文程,却愁眉苦脸地面对一系列异常严重的问题。
京师事变,福临被掠走,多尔衮一病不起之后,范文程确实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实权,在朝廷的地位那是蹭蹭地往上升啊,但这种“升级”从来改变不了“大清正统”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悲催处境,而“晋陕叛逆”实力正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扩大!
范文程当年只是明朝一个不得志的秀才,投靠当初被朝廷视为“贼寇”的后金用后世的话说属于“风险投资”,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后金-大清的一系列胜利,从一隅之地逐步发展到席卷天下,处处都显示出范文程的深谋远虑,然而现在,自诩老狐狸的范文程却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原因很简单,范文程非常痛苦地发现,就算他现在能打败“晋陕叛逆”,把福临重新接到京师来,那么他还是没法让大清夺取天下,因为南边的毛贼、妖女比“大清正统”和“晋陕叛逆”加在一起还要强!
作为目前“大清正统”中地位最高的文臣,范文程在情报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所以他知道买入山西、陕西、北直隶的各色火器、盔甲,只是明国镇江侯手下生产的武备的一小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淘汰的那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