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文心雕龙新译》

2345小说网(2345xs.win)

首页 >> 文心雕龙新译 () >> 第十六章 史与传的关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45xs.win/139972/

第十六章 史与传的关系(2/4)

仲长统(公元179-220年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人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在他的《昌言》(此书亡轶)里,已经有过较为详细的论证说明。

追溯史传文体的发展轨迹,亦不难看出:《左传》在言行记录上,完全依附《春秋》笔法,只是在个别地方上添枝加叶;然而,其弊端在于文字简约不详,尤其诸多人物氏族的源流背景不作详解,令人无从知晓,尤其一时难明。自《史记》开始,从本纪到列传,凡人物祖宗源流及其家庭背景,开始分类介绍的详略得当,不但一览无遗,并且方便阅读理解,进而成为了纪传文体的先锋楷模。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188年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2位皇帝)懦弱而亡,随之吕后摄政。针对这段历史,《史记》中的《吕后本纪》和《汉书》里的《高后纪》,都明显违背了古典史书的记录规则。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自伏羲以至于吕后之间,从没有听说过有女人做皇帝。汉代像吕后这样一种特殊境况,本不应该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更不应该记入史册内,给予表彰。在《尚书牧誓》中,周武王就曾有过这样的誓辞:“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大意:母鸡不司晨;母鸡司晨,家破人亡。)。另外,《谷梁传僖公九年》记载,在葵丘齐桓公与诸侯会盟时,就有“毋使妇人与国事”(禁令女子干预国政)的誓言。还有当初在秦国,也曾有过秦昭王因为年幼,以至于宣太后主政的故事。毋庸置疑,西汉吕后政治性专权,事实确凿;对此,无论说成是临时替代还是阶段摄政,都一样不合乎道理,更不要说树碑立传了。到了西汉末年,因为《史记》《汉书》都将吕后列入帝王行列,所以从事历史记录工作的张衡,或许受其影响,曾主张将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也写入史书的本纪之中。这简直就是更加荒谬不堪的事情了。因为惠帝的儿子刘弘,虽然是假冒的皇后儿子,但总是惠帝的后嗣啊。至于孺子刘婴,虽然年幼,但他才是汉平帝的继位者。因此,刘弘、刘婴两人才应该书入本纪之中,哪有将吕后、元帝皇后载入本纪的道理呢?

记载东汉的史书,起始于刘珍(公元?-约126年又名刘宝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史学家)、李尤(东汉史学家字伯仁广汉雒人据说司马相如扬子云之风拜兰台令史)等人撰写的《东观汉记》;随后,袁山松(又名袁嵩东晋陈郡阳夏人)的《后汉书》以及张莹(东晋文人)的《后汉南纪》,缺点都在于偏颇失序而不伦不类;再者,便是薛莹(三国时期吴国官员)的《后汉纪》、谢承(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的《后汉书》,其内容粗糙谬误且多不可信。于此期间,像司马彪的《续汉书》详细紧实,而华峤(公元-293年字叔骏平原高唐人西晋学者史学家改《东观汉记》为《汉后书》时称有迁固之规实录之风)的《后汉书》准确恰当。他俩的作品应是记录东汉历史的顶级杰作了。

三国争雄时期,记载魏蜀吴史迹的著作,此起披伏。比如孙盛的《魏氏春秋》、鱼豢的《魏略》、虞傅的《江表传》、张勃的《吴录》等,有的言语过激,难以核查证实;有的内容宽泛,找不到中心要点。唯有陈寿(公元233-297年字承祚安汉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的《三国志》,从文辞记述到论辩义理,都十分融洽和谐。晋代的荀勖和张华,都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相提并论,并不是过誉啊。

进入晋代之后,设置了著作郎一职,专门从事史书的编撰。陆机的《晋纪》,虽是书写晋代的开始一段历史,但并不完备;王韶之(公元380-435年字休泰琅琊临沂人东晋大臣)的《晋纪》,主要书写晋未的一段历史,但却没有结尾。再者,像干宝(公元-351年字令升祖籍新蔡后迁居海宁东晋文学家史学家)的《晋纪》,在裁剪核定上,确实井然有序;孙盛的《晋阳秋》,不仅简明扼要,而又重点突出。

追根溯源,最初反映姬周时代的《春秋》,无论经文还是传文,都有一些比较明确的经典范例,都可以拿来作为这一文章体例的准绳。自《史记》《汉书》之后,固定的范例却没有了。到了东晋时代,从邓粲(生卒年不详东晋史学家湖南长沙人)编写《晋纪》开始,又恢复了拟订范例的自我约束,并且开始抛开汉魏史书铺张拓展的宽泛格调,进而取法殷周经典而又干练精微的谨实风格。由此可见,当时僻居长江之南的学者们,已经领会到古典经籍的妙用了。所以,当孙盛(生卒年不详字安国太原中都人东晋中期史学家名士官员)着手编史时,便开始先立规矩,则完全是取法邓粲罢了。

毋庸置疑,凡载入史册的作品文籍,必须熟悉诸子百家的体例风格,才有可能不误入歧途。那么其中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贵在揭示了世道兴衰的征兆表象,并成为后代防患未然的警戒借鉴。因此,每一朝代的史书记传,无论其为何等体例,必将与日月一样出没存生;其所彰显的英豪才俊及其王霸事业,都必将与天地一般广大长久。

汉朝立国之初,史官一职,颇显尊荣。在当时诸侯国及其各州郡的主要言行记录文本,都必须定时汇集到中央的太史府。随后,朝廷的史官借此洞察各地方势力的风声动向,并为帝王将相提供适时应变的决策信息。另外,太史官还必须查阅馆藏的文史资料

状态提示: 第十六章 史与传的关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