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兵临城下(1/2)
三天的时间,眨眼即过。
乌斯邦国对大辛王朝的用兵,,势如破竹。
除了在关防镇遇到了一些像样的抵抗外,其他城池的攻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君尘手底下*出来的军队,各国都知道,那绝对是升龙之地最强的铁军。然而,在乌斯邦国军队的进攻下,却毫无反抗之力。
即便大辛王朝的军队,大部分是旧乌嵌军队,君尘接手训练的时间还很短暂。
但那也是沿用了君尘一贯的练兵之法,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当然,各国心里都清楚,在乌斯邦国军队之中,肯定有外来势力的强者随行,否则君尘带出来铁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各国也早就接收到了君尘的求援信,大部分国家都暂时保持按兵不动,只有大周王朝、心月王朝,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援兵。
可是短短三天,大辛王朝超过四分之一的疆土,被乌斯邦国占领,并且三路大军马上就要在大辛王朝的京城会师。
眼看着大辛王朝有灭国之危,本来抱着坐山观虎斗心思的其他各国,也重新开始思考发兵救援一事。
而正在各国踌躇不定的时候,大萧帝朝忽然发兵了,并打出了“升龙之地,本为一家”的旗号,师出有名,占据大义。
同时,萧鸣冲还发布了讨伐乌斯邦国的檄文。
因为萧鸣冲的大军,直奔乌斯邦国而去,这是打算围魏救赵。
檄文大意:
升龙之地内部再你争我夺,都是一家人,相当于自己兄弟打架,在外来势力面前,他们应该暂时放下所有的恩怨,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来势力的入侵。
而无乌斯邦国倒行逆施,认贼作父,甘愿做外来势力的走狗,将屠刀挥向自家人,乌斯邦国王为首恶,其罪当诛,军队为从犯,按罪论处。
但此事与乌斯邦国百姓无关,遂大萧帝朝决定网开一面:凡乌斯邦国百姓,不支持乌斯邦国王入侵大辛王朝的,便是无罪。凡乌斯邦国军队,弃暗投明,不再继续支持入侵大辛王朝的,免死罪!
……
大辛王朝,京城皇宫内。
司马琛看着大萧帝朝发布的檄文,大赞道:“这一招儿,端是厉害!先是煽情,引起共鸣,让升龙之地的人都认为,我们只是自家兄弟在玩儿过家家,不需要外人出手。”
“而后,就给乌斯邦国王扣了一顶高帽子,并把国王、军队和百姓区分对待,离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大萧向乌斯邦国发兵,非但不是趁虚而入,反而占据道义,成为正义之师。”司马琛道。
“但很可惜,崔伯渊你还是棋差一招啊,乌斯邦国你大萧帝朝是吃不下的。”司马琛道。
“报——”一名侍卫八百里加急,“大陈帝朝出兵来援了。”
“哼,我就知道陈天云是压不住下面的将士的。”公孙宇一副早已了然的表情。
早在三天前,乌斯邦国兵发大辛王朝的时候,大陈帝朝朝堂之上一半的武将,三分之一的文臣,就连百官之首的丞相徐谦,都向陈天云提议发出援兵。
可惜,发出援兵的提议,被陈天云婉言否决。
提议发兵的武将其中一部分,对朝廷更加失望,但身为臣子,只能服从。
这件事,很快就在大陈帝朝各个角落传开,仅仅一天的时间,各地部将和士兵联名上表,要求大帝陈天云发出援兵。
而陈天云也发布了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君尘已自立称王,非朕大陈子民,眼下天下局势纷乱,为大陈安定无战,望诸将士各司其职,尽忠职守。
陈天云的意思很明显,君尘已经和大陈没有任何关系了,所以不愿意为君尘去损耗自己的国力。
而这道圣旨下来,很快就引起了更大的反弹。
大*各地,凡是君尘曾驻扎过的地方,无论当地的将士是否有他带过的兵,都有士兵脱掉了身上的军装,宣布退出军籍,以个人的身份,去帮助君尘共度难关。
更有一些地方的人们,连拄着拐棍走路都不方便的老大爷,在自己当兵的儿子面前,要求他必须去帮助君尘。
甚至,青洪二州的军队在将领的带领下,直接哗变。
而百姓们不敢言而敢怒,对陈天云的认可度,在迅速地降低。
坐在金銮大殿龙椅之上的陈天云,感应到了气运在快速的流逝,很快就流失了近十分之一。
迫于无奈之下,陈天云只好修改诏令,命乌嵌起草讨伐乌斯邦国的檄文,挥师西北方向。
气运这才停止了流失,虽然还在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要比之前慢了许多。
当然,这一次大陈帝朝内部,之所以能闹成这样,肯定少不了公孙宇的功劳。
在很早的时候,公孙宇似乎就认定了君尘,一辈子只效忠于君尘一个人,所以当君尘向封地禹城出发的时候,他就不顾一切跟了过来。
因为只有离开大陈京师承天,公孙宇才有机会去布局天下,为君尘将来的崛起做准备。
本来,按照当时大陈的情况分析,陈天宝不喜当皇帝,事事愿听从君尘的安排,君尘迟早会成为大陈的无冕之君。
谁能想到,君尘北上一遭,回来人就废了。
不过,这功劳光算在公孙宇一个人头上,也是不对的。
要知道,司马琛可是在大陈为官十数载,他的手段,他的布置,远远要甩公孙宇好几条街。
公孙宇为明,他的布置几乎全部暴露;司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