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轮番劝降(1/2)
话说朱元璋亲自为张必先解开了绑在身上的绳索,对张必先展开了招降攻势。朱元璋对张必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民族大义一直说到了个人恩怨,充分展示了自己政治理论水平广博的特点。可是无论朱元璋怎么说,张必先始终只有一句:“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朱元璋当然是明白如果能够成功招降到张必先的重大意义,虽然张必先很不给面子,但朱元璋并未就此放弃。
他又派康茂才给张必先做思想工作。
康茂才可是成功招降过陈友谅麾下多名将领,对于这个陈友谅的结拜兄弟,他也是费了许多唇舌。康茂才先是历数了从大汉投降过来的诸将都受到了朱元璋的礼遇,接着就武昌城内的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康茂才无非就是给张必先灌输了这么一种思想观念,武昌城早晚得破,如果张必先愿意说降,双方都可以避免死不少人。
对于康茂才苦口婆心的劝说,张必先也是有些心动。当然,令他心动的并不是他投降之后能受到朱元璋的礼遇,而是如果能成功劝降武昌城内的陈理、张定边,就可以让千千万万的老人不再失去儿子、就可以让千千万万的妇女不再成为寡妇、就可以让千千万万个儿童不再失去父亲……
虽然张必先有些心动,但是他并没有答应投降。因为他觉得如果投降后去武昌城门下劝降,他哪有脸面去面对结拜兄弟张定边呢?
真正让张必先彻底心动的还是罗复仁的一番话。
罗复仁告诉张必先,他的小妹妹现在已经守了活寡。而他那死去的小妹夫陈友谅也只有陈理这一支血脉了。
如果陈理出降,朱元璋曾当着众人的面,保证过绝不会害陈家人的性命。这陈家人不仅包括陈理,还包括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以及陈友谅的两个哥哥陈友当和陈友直。
罗复仁问张必先,如果陈理不降,武昌城被朱元璋攻破,陈理还能够保住性命吗?陈理这唯一的血脉都不保了,他这个陈友谅的结拜兄弟将来如何去阴曹地府向陈友谅交待?
罗复仁还告诉张必先,不日他将亲自前往武昌城内,去劝说陈理投降。虽然他知道此去有危险,毕竟武昌城内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张定边手中。
但是,他必须这么做。他必须为自己的小妹夫陈友谅能保住陈理这支血脉而去努力一搏,即使他没有成功,被张定边杀了,他也觉得到了阴间,他可以对陈友谅有个交待了……
不得不说,罗复仁的一番话击中了张必先的痛处。张必先与陈友谅结为兄弟,陈友谅也待他不薄。如果陈友谅最终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他张必先真是对不住死去的陈友谅。尤其是在他明明可以保住陈理这支血脉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这么做,那他的良心会一辈子不安。
张必先将信将疑地问罗复仁,如果陈理真的出降,朱元璋真能说话算话,不伤他性命?
罗复仁笑着告诉张必先,朱元璋可是有大志向的人。如果他连陈理这么个小孩子都容不了,他将来如何能够得民心?如果他害了陈理的性命,他麾下的百官又将如何看待他?
另外,还有更关键的是,陈理一出降,大汉就亡了。大汉的精兵强将几乎早已损失殆尽了。一个活着的陈理根本就不可能对朱元璋构成任何威胁。
假如是当初陈友谅还活着的时候向朱元璋投降,朱元璋肯定会加害于陈友谅。因为只要陈友谅活着一天,就对朱元璋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但是很明显,陈理却不能跟他父亲陈友谅相提并论,他无法对朱元璋构成任何威胁……
张必先终于是心动了,但是他的心动只是基于替结拜兄弟陈友谅,保存陈理这支血脉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陈理可以向朱元璋投降,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是他张必先自己绝不会向朱元璋投降,他誓死不会背叛大汉、不会背叛陈友谅。
张必先告诉罗复仁,让他转告朱元璋,他可以帮其去劝说陈理投降。但是,朱元璋必须答应不伤害陈理性命。另外,他自己绝不投降朱元璋,还是那句话,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听到张必先的态度大有转变,罗复仁立即报告了朱元璋。
朱元璋再次来到了张必先的面前。朱元璋信誓旦旦地向张必先保证,只要陈理投降,他不仅不杀他,还会给他们陈家的人都封侯封爵,让他们继续享受富贵的生活。
另外,朱元璋非常诚恳地向张必先表示,他非常欣赏张必先、张定边二人的才华。如果他们二愿意投降,他必将委以重任;如果他们二人实在不愿意投降,怕因此觉得对不起陈友谅,他也绝不勉强,只要他们二人不与自己作对,他也绝不会害他们二人性命。
另外,假如他们二人哪一天想通了,又想出山,他朱元璋的大门时刻为他们二人敞开。
朱元璋说这番话的时候,张必先死死地盯着他。张必先觉得朱元璋这番话说得还算是真诚,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既然朱元璋表示不会取他和张定边的性命,他决定配合罗复仁一次。明天一早,他亲自去城门下与张定边对话,如果张定边对于此事也拿不定主意,就让罗复仁进城,由罗复仁去跟陈理他们说这事儿。
张必先相信,只要自己在城下与张定边言明,罗复仁入城之后,一定不会被张定边杀害。
听闻张必先愿意配合自己的工作,朱元璋是喜出望外。
第二天一早,张必先在常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