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放长线钓大鱼(1/2)
擒获阮景真、邓悉二人之后,陈頠显得十分兴奋。在陈肇基、阮梦庄二人的鼓动之下,陈頠迅速颁布了诏书,宣布了阮景真、邓悉二人的数条罪状。阮景真、邓悉二人以及他们被捕的家小,统统被斩于街市。
搞定此事之后,陈肇基怀揣着陈頠的诏书,带着军队前往清化、宁平、南定等地,准备接收阮景真、邓悉二人麾下的兵马。
陈肇基的军队刚抵达清化,阮景异、邓容二人便已得知了父母及家人遇害的消息。此时,对于阮景异、邓容二人来说,处境已是相当危险。因为明将张辅已抵达交趾,代替沐晟为帅。
张辅闻知陈頠在交趾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十分恼火,立即点起兵马,准备南下讨伐宁平、南定之敌。也就是说,此时的阮景异、邓容二人如果因为父母亲人遇害之事,意欲反叛陈頠的话,他们很可能陷入两面受敌的窘境。陈肇基的军队已在清化虎视眈眈,更可怕的是张辅的明军正在升龙城南边频繁调动,随时可能挥师南下。
怎么办?
第一条路,忘记杀父之仇,继续接受陈頠的领导,与已抵达清化的陈肇基言和,让陈肇基将自己的部队整编,从此当一个缩头乌龟?
阮景异、邓容二人似乎真是办不到。相信一个正常的、有血性的男儿都办不到。况且就算阮景异、邓容二人愿意当缩头乌龟,陈肇基、阮梦庄二人会就此罢手吗?
站在陈肇基、阮梦庄二人的立场,既然已经与阮家、邓家结下不共戴天之仇,那唯有斩草除根似乎才是最保险的。
第二条路,立即起兵反抗陈頠,将宁平、南定二人忠于陈頠的兵马都清除掉,迅速占据宁平、南定二城。只是如此一来,北有张辅的明军、南有陈肇基的大军,似乎也是难有一线生机。
既然这两条路,都是绝路。那还有没有第三条路呢?
其实是有的,阮景异、邓容二人也是慎重考虑过的,那便是投靠北边的张辅,再度被明军收编。阮景异、邓容二人相信,他们带着兵马,还有宁平、南定二城投降明军,张辅没有不接受的理由。
但问题是,再度投降明军,他们就能过上安稳日子吗?那马骐仍然是交趾明军的监军,手中的权力大着呢!阮景异的爷爷阮其防相当于是被马骐活活气死的,邓容的父亲邓悉更是马骐一直捉拿的要犯,可以说他们二人与马骐都是有很深的过节。那马骐有那么宽广的胸怀,会不计较他与阮家、与邓家的前事吗?
另外,如果再度投降明军,那也是寒了自己麾下嫡系人马的心呀!当初这些人跟着自己反抗明军,好多人的家小都因此受到牵连,他们已经与明军势不两立。这会儿又带着他们投降明军,他们会跟着自己走吗?
三条路,似乎都是绝路。比较起来,第一条和第三条路,能暂时保全性命,但估计也保不了多久,相当于一种被钝刀子割肉的感觉,痛苦可能会更深。而第二条路,则好比是被痛快地割上一刀,虽然也很痛苦,但痛苦的时间会短许多……
就在阮景异、邓容二人难以抉择、如坐针毡之际,张辅替他们解了围。
这又是怎么回事?
站在明廷的角度,眼下敌军内部发生分歧,正是一举吃下宁平、南定之敌的最佳时机。张辅怎么会替阮景异、邓容二人解围呢?
不错!眼下正是吃掉宁平、南定的阮景异、邓容二部的最佳时机,一个正常的明军主帅都会这么想。
但大家不要忘记了,张辅可不是一位普通的明军主帅,他可以说是一位相当优秀的明军主帅。张辅思考问题的站位可是比一般人要高出许多的,面对当时的这种情况,张辅认为,不取宁平、南定二地,“放长线钓大鱼”似乎才是更好的选择。
怎么“放长线钓大鱼”?
张辅想起了沐晟与他交接之际,黄福、沐晟转述的我当初为他们留下的高见,那便是剿抚并用,不断分化陈氏集团,促成陈頠集团的内耗,然后坐山观虎斗,从中得利。
眼下,明军想吃掉宁平、南定二地的阮景异、邓容二部并不难,但如此一来,相当于间接帮助陈頠肃清了异己。还不如给阮景异、邓容二人留一条生路,让他们成为制衡陈頠的一支重要力量。另外,张辅也知道,阮景异就是我的外孙,无论如何,他也不能让阮景异死在他的手中。
于是,张辅派人给阮景异、邓容二人送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招降信。
在信的开头,张辅首先回忆了攻克大虞国之初,他与阮景异的祖父阮其防和谐共处的美好往事,他也表扬了邓容的父亲邓悉是一名难得的将才。接着张辅笔锋一转,说自己也没想到,自己才离开交趾两年,便发生了这么多的变故。
紧接着,张辅“真诚”地邀请阮景异、邓容二人再度回归明军,他也向阮景异、邓容二人保证,只要他在交趾一日,那监军马骐就不敢对他们二人有半分为难。
然后,张辅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说要给阮景异、邓容二人留下充足的考虑时间。他将派军队从府里向西南用兵,攻击清化北边的西都城,以减轻清化的陈肇基部对他们二人的军事压力。
最后,为了彻底断绝阮景异、邓容二人跟陈頠的联系,张辅还不忘在二人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他说惊闻阮景真、邓悉二将遇害,他也是悲痛不已,他愿意助二人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报杀父之仇。
收到张辅这封招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