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金陵夜话(1/2)
金陵,
吴王宫,吴地并没有在像以前那样总是重复审批内阁和监国太子的审批奏折,而是一律在他随意抽查一些以后,就搬走备案了。。这让他的太子安大为振奋,以为父亲终于认可了他的努力,一时间非常努力表现。
实际上他的位置是非常稳定的,因为唯一和他年纪相当的弟弟,都去了楚南担任西吴太子,在国内的弟弟都还是穿开裆裤的小屁孩,对他毫无威胁。
吴地也没注意,实际上他之所以不这样,只在于,上一次他花了小半年才弄好,差点把自己累个半死,于是他就给了监国太子更重的权利。反正只要不违反他的既定国策,在这个体制框架之内,也出不了什么大事。毕竟他委任的太子太傅可也是吴国赫赫有名的忠臣,能臣--被离,他的太师也是三朝元老公孙圣,作为吴国王孙宗亲他还是吴国的大宗正,负责王室祭祀和王族成员管理。都是老臣。吴地之所以一直不让他们辅佐自己,也不是看比起他们的能力,而是这群老臣,天然就是他改革吴国弊政的政敌。哪怕他们中正刚直,也会成为他改革的麻烦。可是现在,从他公元前483年来到这个时代,并展开“农村包围城市”“先地方后中央”的改革之路。前前后后也有了九年的艰辛努力。按照历史上商鞅变法,十年计成,他基本上算是成功了,就是他现在死了,那群依靠这套体制成长起来的文武大臣,也根本动摇不了。因此这群有本事,又很忠诚但是思想老化老臣于是就有了作用。
实际上是,被离原本反对的改革,却逐渐发现,由于改革,吴国逐渐迅速的恢复原本就强于越国的国力,并且持之以恒三年以后,把勾践赶出会稽,再过三年,又成功吞并吴国南方宿敌楚国,并彻底歼灭了宿敌越军,虽然干这件事的是夫差完成的,显然晚年的夫差痛定思痛以后,悔过很彻底,然后也没给本就比他弱很多的勾践任何机会。
但是这和东吴西吴总体实力不无关系。有这群阖闾称霸时期的老臣班底,要知道,虽然孙武,伍子胥等大才,可没有王孙雒,被离,公孙圣等人全力辅佐,那也是徒然。他们才是吴国的中坚。
而恢复国力的吴地,不得不重新启用这群老臣。也算是对一些势力的妥协。
而他看了,这群人能辅佐好阖闾,也能辅佐好太子安。至少,他回吴国就没发现这里和他离开前有什么不同,反而是老百姓更富有了。今年征税也非常成功。原本只依靠盐铁*等获利的财政,虽然经历战事,可是也没有破产。必须承认,这群人很厉害。他们的后勤搞得很好。
不增加税收的时候,还能支持战争,还能赈济楚国百姓。这绝对是一个大工程。
那么吴国就这样没什么事情了吗。
说实话,原本他也以为是如此,可是,这群守旧老臣们又给他弄出很多麻烦事。
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分封争议”。所谓分封,就是把大帝国分成若干块,然后交给某个王子镇守和治理。这位王子负责某一块封地全部事情。这是华夏在某个时代由于生产力底下而造成的,比如落后的交通,比如通讯不畅的遥远距离,比如边疆叛乱的反应不及时,都会造成巨大威胁。
但是这些弊端都可以用分封制解决,封君坐镇一方,自然会解决封地的事情,比如东周平王把秦侯封在西岐,最终有了如今牢牢压制西岐各地蛮夷,或者说,秦国已经是西岐蛮夷最强的一个。还有西周就封在东北的燕国,也一直帮助中原抵抗草原蛮夷,并且著有成效。
这算是成功按例,可是也有齐国,晋国,郑国等封国强大以后的反客为主。吴地并不痛恨分封制,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这反而是周朝迅速从中原扩张到整个长江流域的关键。吴地知道,如果首都定在南京,那么遥远的岭南,巴蜀,来回一两月的路途,压根不合适控制,一旦造反,叛乱什么的。根本反应不过来,一场战争往往只需要几天,等朝廷反应过来,整个边疆估计都丢光了。
但是也绝对不能像东周那样纵容封国的发展,崛起,然后反制朝廷。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有,甚至到了明朝,有的靖难之役的大造反。因此,他不反对封国,但绝对不应该是他已经建立统治的地区。秦朝灭亡在于生产力不足的时候强行全国进行郡县制,可最终土崩瓦解。汉朝的七国之乱等,又是分封制的必然结果。
他一直在谋划,分封制必须有,但必须限制着自己能力控制不到的边疆地区。像历史上秦始皇派兵五十万占据岭南,并镇守,造成国内空虚,这绝对不允许。这是郡县制的额弊端。那么如果秦始皇直接让扶苏镇守南越,建立一个隶属秦帝国的南越藩国列,呵呵,估计秦朝崩溃,南越都会自然而然派兵救援,不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样反而不是牵制了中央主力,而是牵制项羽等反军的一大助力。
吴地对着吴国最新绘制的拥有18郡的吴国地图,自然也包括西吴七郡在内。东西吴如今统治着整个长江流域,如果西吴兼并人口不少的蜀国,总人口就会突破百万,加上总人口已经达到三百万的吴国,那就是四百万。虽然比起中原还很孙色,但是中原却是分裂的,南方却是统一的。吴地拿出笔,沿着地图画了一条线,很粗的一条线。最后扔掉笔,按照夏禹分九州,东南15郡大部分就属于扬州版图,自然北方淮南淮北属于豫州,自然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