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去私(1/2)
此刻,离落宫门只剩下一刻钟。宫中这么着急的来旨,想来人选已经有了。
梁长安放下手中的墨,跟在梁群哲的身后去前厅接旨。
来人还是杨皇后身边的章总管,一见到梁群哲先行了个礼,口中道:“靖国公安。”
“章总管客气。”梁群哲微微笑道。
二人客套了几句后,章总管开始宣读杨皇后的懿旨。待梁长安接旨之后,章总管便直接离开,离开前对着梁长安笑眯眯的说了句:“小娘子真是有大气运之人。”
对于章总管的这句话,梁长安有些疑惑,准备问梁群哲之时,梁群哲直接把梁长安赶回沧海院休息。
这孩子,赶巧了。梁群哲心中虽是这么想,但脸上仍是露出情不自禁的笑容。
翌日,梁长安又在同一时刻进了宫。只是,这次没有碰见顾寻。
她没有碰到的顾寻,此刻正在两仪殿内站着当一根笔直的柱子。两仪殿的气氛很沉重,元宗帝刚发完一通怒火。殿内的大臣皆是不敢言,甚至以往的最蹦跶的谏官也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众卿家无策。”元宗帝怒火平息之后,声音中带着说不出来的冷漠,“那朕便把献策之人请来与众卿家说说她的策吧。”
献策之人?百官中相熟之人皆相视一番,无人知晓。献策之人是何人?就在百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元宗帝命身边的内侍秦德忠去立政殿请梁长安到两仪殿。
秦德忠到立政殿时,梁长安正坐在杨皇后的右下首喝茶。看到秦德忠来时,梁长安心中猜测这便是元宗帝身边的内侍了。阿翁昨日同自己说元宗帝会用自己的策,还是用自己的名义,成真了。
果不其然,秦德忠对上首的杨皇后先行一礼:“娘娘安,圣人请梁家小娘子到立政殿走一趟。”
杨皇后问秦德忠道:“圣人可说别的?”
“回娘娘,无。”秦德忠也不看坐在一侧的梁长安,他的视线一直半抬不抬的看着杨皇后。
杨皇后看着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梁长安,就像是没有听到秦德忠话中提到圣人让她去两仪殿一般。杨皇后不由得在内心赞了一句,宠辱不惊。
“长安。”
听到杨皇后在叫自己,梁长安立刻从立定的姿态看向杨皇后:“娘娘。”
“你且跟秦德忠去两仪殿一趟。”杨皇后顿了顿、接着道:“不必担心,把昨日的策在复述一遍即可。”
“是。”梁长安站了起来,走到殿内对杨皇后行了一礼:“臣女告退。”
秦德忠也对杨皇后行了一礼:“奴婢也告退了。”
两人出了立政殿之后,秦德忠看了看身边落半步的梁长安,发现她脸上一点紧张之感都看不出。于是,本来想宽慰两句的话也不用出口了。
一路上,两人无话行至两仪殿。
“臣女梁氏长安,拜见圣人。”梁长安对元宗帝行礼的时候,殿内的百官大多盯着她看。
本来充当柱子的顾寻,看到进来的是梁长安,心头一震。长安何时给元宗帝献了策?
而梁长安的父亲梁崇景看到自家女儿跪在地上行礼之时,心中的诧异之色不言于表。长安何时懂得了救灾之策?
元宗帝把百官的的动作都看在眼里,出声道:“免礼。”
“谢圣人。”梁长安起身时,用余光瞥见了站在人群中的顾寻。
元宗帝道:“你把河南道之策说与朕的众卿家。”
“是。”梁长安再一次复述了河南道之策,她的眼睛全程盯着龙椅之下的台阶。
梁长安说完之后,元宗帝道:“百官觉得,何人主持此次救灾?”
无人开口,两仪殿内的气氛沉默。元宗帝要用此策已然是铁板钉钉了,现下就看是谁来承担此次责任。梁长安既无官身又无爵位,元宗帝也没有说让她参与其中,自然不可能承担责任。
就在元宗帝又要点人之时,那日站出来绿袍官员赵舍人出列道:“圣人,臣自不敢胜任主持大任,但望圣人准臣协助此事。”
“准。”元宗帝把眼神看向了梁崇景。
梁崇景接到元宗帝眼神之后,出列道:“臣愿往。”
听了这个话,元宗帝还未来得及笑着应答,就有人出列道:“圣人,梁侍郎乃是这小娘子的父亲。”
出列之人是那日反驳赵舍人的张茂德。见张茂德出列,前排的门下侍中陈珈让用眼神瞥了下他。
“哦,不知张卿何意?”元宗帝反笑了起来,这个张茂德是以为自己不知道梁崇景和梁长安的关系吗?元宗帝心中想着,梁长安不过年仅十岁,如何能相处河南道之策,张茂德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张茂德此人坐到工部侍郎这一位置,实乃是命好。若论才干,他尚且不如年轻的赵舍人。只是水至清则无鱼,不是张茂德也会有别人。
同样是站在前排的宁澜,根本没看偷偷撇他的张茂德,反而是好像进入了一种入定的状态。对殿内之事充耳不闻。自然也不会发表什么意见。
“圣人,自古谓举贤避亲,臣觉得梁侍郎可能有点不合适去主持大局。”张茂德并没看元宗帝笑容里意味着什么,或者说龙椅太高太远,他根本看不清元宗帝的表情。
而张茂德看不到不代表别人看不到,本来充当柱子顾寻出列站到殿中。他往那一站,身姿挺拔,语气淡然的道:“不知张侍郎可读过《吕氏春秋》中的《去私》?”
张茂德看着突然出列的顾寻,心中一紧。这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