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忠奸难辨(2/4)
不管怎样,这个人从目前来看,表现的非常平静,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正常的迹象。董卓沉声道:“公业有话就说,不必吞吞吐吐。”
郑泰稳稳的站立,对四周的目光,视而不见,“太师若为袁绍所忧,依我看实无必要。我曾与本初相交,深知袁绍的性情。袁绍外宽雅而有局度,喜怒不形于色。但实际上,性情矜愎自高,虽有大志,却只有小智。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难有大气候。”
李儒一蹙眉,“按照公业所说,袁绍并不足俱?”
“正是!”
“可冀州钱粮广盛,贤良猛将众多,始终是一个危害。”
郑泰沉声说:“表面上看,袁绍得了冀州、河内等地,确实羽翼丰满。可袁绍此人能识人而不能用人,麾下谋主众多,却也派系纷乱,相互间明争暗斗非常激烈。”
董卓听到这里,不由得来了兴趣。
“公业,你接着说。”
“太师若想要灭袁绍,我没有什么主意。但如果只是想要牵制此人,我倒有一计。”
“说来听听!”
董卓的兴趣更大。
如果郑泰大言不惭的说,我能灭掉袁绍,董卓估计一脚就把他踹出去。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想要灭袁绍,董卓现在还没有那个实力。但他想知道,如何牵制?
郑泰咳嗽了一声,“前些日子,曹操不是曾上书请罪?”
董卓一怔,“确有此事。”
“那曹孟德,如今在青、徐、豫三州颇有声望。荥阳一战虽然被吴忠侯大败,可是却让诸侯欠了他一个老大的人情,更展示出了此人有高义。如今,曹操在沛国,招兵买马,羽翼渐丰。如果任由其发展,只怕终有一日,会成为第二个袁本初。”
对于曹操,董卓还是非常赏识。
虽然只是在颍川见了那么一面,但是不论从各方面而言,还是挺有好感。
听闻关东诸侯有曹操参加的时候,董卓还觉得有些难过。
听郑泰这么一说,董卓又想起了曹操。
李儒点头道:“曹孟德这个人,不可不防。他如今是第一个上书请罪的诸侯,表面上看,是背叛了会盟,可实际上呢,却是为诸侯探路。我们赦免了此人,则诸侯将会暂时平静;若不赦免这个人,则会让诸侯再起战火……让他入京,曹孟德肯定不会答应,可让他继续呆在陈留,无异于养虎为患。公业之计,倒不失为上策。”
说罢,李儒看了一眼郑泰。
没想到这家伙文质彬彬,平日里也是不声不响,居然还有这样的谋略?不可小觑。
心念一动,李儒突然打了一个寒蝉。
难道……
这时候,董卓已经明白了郑泰话中之意,轻轻点头。
“公业的意思,是要袁绍曹操二虎相争?”
郑泰大声道:“正是此计。可命曹操为山阳太守,必能令袁绍和曹操生出间隙。”
李儒用森冷的目光看了郑泰一眼。
但也不得不为郑泰的主意暗自叫好……
为何要选择山阳?
那山阳,原本就是袁绍本家袁遗的治下,袁绍怎么可能放过此地?
同时,这山阳与河内、冀州呈三足鼎立姿态。往北走,是东平国,整体而言也是在山阳所辖。而这东平国,恰好就卡在了河内和冀州之间,断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如此地界,袁绍岂能不生出顾忌之心?
李儒用眼角的余光扫视郑泰,心里却在想:郑泰这主意,对我家大有好处。若他是奸细,不应该出这样的主意啊。要知道,如此一来,他和诸侯的恩怨可就重了。
心里面盘算了片刻,李儒决定先观察一下再说。
而董卓却忍不住大笑连连,“公业此计甚好……嘿嘿,没想到公业还有如此谋略。”
黄宛、杨彪的目光阴冷,在郑泰身上扫来扫去。
那目光中所蕴藏的冰冷杀气,连董卓和李儒都能感受的清楚。
相视一眼,二人不约而同的点头。
“既然如此,不知公业与豫州和荆襄之地的纷乱,可有什么对策吗?”
郑泰此刻是自信满满,也不理睬黄宛、杨彪那几可杀人的目光,笑道:“荆襄之乱,不过是鳞介之癣,不足为虑。可派一德高望重之人,出任荆州牧,自然平定。”
“谁人可以担当?”
郑泰大声道:“刘表刘景升,素有贤名,又是皇亲国戚。为八顾之一,更与荆州世族颇有交情。此人性情温和,不甚喜欢争斗。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可担当此任。”
刘表……
董卓对这个人的印象不错。
一入雒阳时,刘表对他的态度很温和,不似党人那样,横眉冷目,甚至还有些轻视。
看了一眼李儒,见李儒颔首。
“景升之才,我也曾听闻过,可为荆州牧。”
郑泰接着说:“豫州虽然紧邻京兆,然则其争纷越多,则京兆就越安定。太师可命一大将,攻取阳翟,锁住豫州往京兆的门户。则雒阳无忧,太师又何需烦恼?”
李儒几乎动摇了!
这个人,根本不可能是奸细嘛……
任由颍川、汝南纷乱,四国也要卷入其中。到时候,豫州内部不稳,自然不会对雒阳形成威胁。
最重要的是,颍川,那可是士人之土,郑泰这个主意,分明是背弃了士族。
杨彪黄宛勃然大怒,纷纷站出来怒斥郑泰。
可他们越是这样指责郑泰,郑泰反而退回原处,眼皮子一耷拉,好像睡着了一样。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