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长安复定(2/2)
得罪,就好言劝慰李克用,封李克用为同平章事、陇西郡王。李克用这时的战略目标是扫清河北一带,暂时还打不到河南,便先咽下这口恶气,以后再说。朱温果然是个“无赖”性格,李克用和他无怨无仇,本没来由算计李克用。朱温做的太过绝决,明显不占理儿,不过也不必过于责备朱温,乱世时代,讲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成者王侯败者贼,谁还管你这个。项羽号称英雄,不也设过鸿门宴要算计刘邦吗?还要烹刘邦的老爹,后人倒没觉得什么,又何必对朱温锱铢必较。
黄巢一直跑到泰山才惊魂稍定,发现自己的手下居然只有一千多人。想当初进入长安时,何等的威风;称帝的时候,又何等的气派,可现在居然落了这个田地。
李克用辛辛苦苦的追赶黄巢,想“借”黄巢的人头立下首功,可惜白忙一场,倒是便宜了徐州的时溥。时溥得知黄巢兵败逃到泰山,不禁大喜,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不吃才是傻子。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时溥派部将李师悦前去“借头”,在莱芜附近找到黄巢,将黄巢手下的千把人打的大败(真威风!)。黄巢率残众逃到狼虎谷襄王村,黄巢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又不能投降,降了也是死。黄巢已经心灰意冷,长叹:“想吾起事以来,转战千里,无不胜。今日如此,盖天意乎!”
黄巢拔剑自刎,可能是用力太小,没有断气,黄巢忍痛让自己的外甥林言快给自己一刀。林言见形势至此,多说无益,拿着舅舅的人头也可以将功免罪,一刀下去,黄巢人头落地。一代枭雄黄巢,就此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人生,唐朝末年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也以失败告终。
林言把舅舅的人头送给李师悦,李师悦将一干人等都带回徐州,交给时溥。时溥真是好运气,李克用种树,他摘果子。果然唐朝后来确定时溥功劳第一,进位宰相,钜鹿郡王,时溥一时风光无限。其实如不是李克用把黄巢追到了时溥的家门口前,时溥天大的本事也奈何不了黄巢。
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七月,感化军节度使时溥献黄巢人头并其家人姬妾于成都,群臣舞蹈三呼,拜贺巨魁枭首。唐僖宗在大玄楼上举行受俘仪式,唐僖宗看到曾经失。节于黄巢的原长安士女,不禁怒向胆边生,喝骂道:“你们都是勋贵子女,国家待尔等不薄,为什么要失。节黄巢?!”众女俯首无语。
为首的那个女子毫不示弱,仰首回答:“国家雄兵百万,却奈何不了一个黄巢,失社稷,丧宗庙,播越巴蜀,为天下所笑。今陛下不责公卿将帅,反责我等弱女子,耻乎不耻!”
唐僖宗被她给问住了,黄巢入长安时,大批公卿贵族向黄巢屈膝,真正让天下耻笑的是他们这伙贵人,徒责几个弱女子,有什么意思?唐僖宗挥手令皆斩于市中。市人看她们着实可怜,送她们酒喝,叹道:“喝醉了再上路吧,醉后挨刀,不觉痛。”众女争抢酒,喝醉了哭倒于地不醒人事,只有领头的那个女子不喝酒,也不哭,仰天就刑,众女各挨了一刀。
黄巢死了,不仅标志着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正式失败,而且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大幕正式拉开,此后的唐朝虽然还存在了二十多年,但唐朝存在的意义不过是各路军阀为了扩大实力而暂时借用的一块金灿灿的招牌,就比如汉献帝一样,刘备不也是打着大汉皇叔的招牌四处拉“赞助”了吗?
对于黄巢的失败,王夫之认为:“黄巢虽横行天下,流寇之雄耳。北自濮、曹,南迄岭海,屠戮数千里,而无尺地一民为其所据;即至入关犯阙,走天子、僭大号,而自关以东,自邠、岐以西北,自剑阁以南,皆非巢有;将西收秦、陇,而纵酒渔色于孤城,诚所谓游釜之鱼也。”王夫之的评价非常到位,王仙芝和黄巢一直奉行流寇主义的战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虽然机动灵活的行军,但没有自己的战略根据地,四处打游击,只能是自绝后路,破釜沉舟之举,非大勇大略不可为之。一旦遭到战略性失败,就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除了掉下万丈深渊,摔的粉身碎骨,没第二路可以选择。
在封建时代的任何一部记载黄巢起义的史书中,都毫不客气的把黄巢和跟随他造反的农民们称之为“贼”,因为写史书的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地主阶级和农民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造谣污蔑泼脏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引起后世极大争议的一首诗,就是唐末著名诗人韦庄写的《秦妇吟》,韦庄在诗中极力描写黄巢起义军的“残暴”,说黄巢到处杀人放火,但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却充分暴露出韦庄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虚伪,原来黄巢杀的不过是些封建官吏。唐安史乱后,唐朝的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老百姓受尽了这些“公卿”的残酷压迫,难道还不允许老百姓造反吗?
当然农民起义军也犯过打击面扩大化的错误,农民起义军也有他们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但不能就此来否定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点我们不应该否认。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