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岐黄大宋》

2345小说网(2345xs.win)

首页 >> 岐黄大宋 () >> 第123章 殿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45xs.win/160508/

第123章 殿试(2/2)

的遗志为己任的。若是他不喜欢“青苗法”,绝对不会提起这茬。想当初,苏轼说一句先帝期间“百姓困苦”,都被弹劾为诽谤先帝,他自己若是对神宗期间的基本方针政策进行大批判,那其不俗打他自己的嘴巴吗?

当然,李唐本身是并不怎么赞同这个“青苗法”的,觉得这是一项出发点很好,但施行难度很大的措施。这原因简单,这项法令的施行,其实是和地方官本身的积极性与品行有着很大的关系,地方官有着很大的腐败空间。在大宋这个监察机制并不完善的时代施行起来,结果只可能有一个——失败。毕竟,如今大宋官场的清廉程度比起当年的王安石时代,只有更差而不会更好。

况且,要说本领,李唐觉得王安石还是比章惇强一些的,王安石做不到的事情,也很难相信章惇能做到。

只不过,如今是在考场之上,不是在自家书房里,你永远不可能安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东西。所以,李唐的文章里对“青苗法”极尽赞美之能事,仿佛这就是世上最完美的一种举措一般,简直就把它夸成了一朵花。而且他写的时候丝毫没有感觉愧疚,毕竟他再怎么说,也无法决定这项举措的可实施程度,若是赵煦要施行的话,绝不会是因为一个考生在卷纸上把它夸得太过美好。况且,李唐也并没有声明过他会对写在卷纸上的这些言论负责,《宋刑统》里面可没有规定说谎话是有罪的!

当然,李唐的这篇策论要得到很高的分也很难,因为除了旗帜鲜明地阐述了“青苗法”的好处之外,整篇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了。所谓“策论”,你的观点当然重要,但若是不能提出自己的“策”,还无法算得上一篇很合格的东西。

而那诗赋题对于李唐来说,就有些挠头了。题目其实很简单,而且李唐也不是没有答案。

“题写游历农家之随想!”。这个题目很偏很强大,不过也正反映了赵煦的风格。农家?很多士子一辈子都生活在汴梁城里,就连农家去都没有去过,哪里谈得上有什么感受!李唐在这方面要好一点,他虽然不是出生在农家,却是一个经常出入农家的地主。

问题是他的经验对他来说是毫无用处的,他本人对诗赋可以说三脚猫水平。所以,他不得不靠“前辈高人”帮忙。

当然,古诗中写农家的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简直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问题是,这些李唐固然知道,在座的没有一个不知道,若是他把这首诗写上去,给别人添加喜剧效果自然是少不了的,只是给他自己就只能添加悲剧色彩了。

北宋以后的诗,写农家的就不那么多了,但李唐也背得有一篇,这一篇当然也不是见不的人的。相反,里面还有一个和“牧童遥指杏花村”同样级别的名句。但就是因为如此,李唐才不想用它,这诗太著名了,对他来说并不是好事。如果你以后再“写”不出同样的妙句来,别人会怎么想?

李唐苦思冥想一阵,脑袋里一片空白,他已经把自己背下来的所有诗篇都搜索了几遍,发现除了这一首以外,竟然没有第二首附和赵煦的命题了。

于是,他只好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诗。毕竟,考试的成绩最重要,其他的只有以后再考虑了。这也许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吧!


状态提示: 第123章 殿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