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111章 右翼扫过海峡(上)(2/3)
”。1905年是施利芬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最后一年,即将接任总参谋长职务的小毛奇以军需总监的身份首次主持全军会操,以7个军团模拟演练了“施利芬计划”的核心部分——西线攻势,其结果得到了施利芬的高度评价。不久,这位给德国军队战略和战术思维留下深深个人印记的军事家结束了长达44年的军旅生涯,而在退役之后,施利芬仍致力于西线战术研究,通过在军事刊物上发表文章,继续影响着德国军队的军事思维,将“施利芬计划”的概念灌输给了军队高层的每一位将领和参谋军官。多数德军将领都对施利芬计划深信不疑,却忘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道理。
“殿下,参战的军队越多,后勤压力越大,这方面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夏树好意提醒说。
威廉皇储不以为然:“嘿,这点不必我们操心,德国的参谋部是最擅长部队动员和后勤组织的军事机构。只要我们确定了进攻线路,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好军需供应。”
“可是,最好不要太依赖某种既定的思维比较好……”夏树呢喃道。
威廉皇储显然没有听到夏树这句自言自语般的话,他自信而又自豪地说:“等真正到了开战的时候,投入西线的兵员至少会两倍于此。一旦战争爆发,我们必须倾尽全力击败法国,这是通向胜利的唯一途径。”
基于对历史的了解,夏树知道威廉皇储所言非虚。在拿破仑时代,各方在会战中投入兵员总数通常不到四十万,而到了普奥和普法战争时期,交战一方就能够集结起超过六十万的兵力,这是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显著变化之一。20世纪初,德军共设20个常备兵团,非战时兵力约90万人,此次会操就投入了16个常备兵团,另有2个临时集结的预备兵团,而这仅仅是德国军事潜力的一部分。基于成熟的预备兵员制度,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起大量的预备部队,其作战能力虽然逊色于本国的一线常备军队,相比二流国家的正规部队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1914年德国完成总动员时,作战兵员已逾200万人,其中大部分投入了针对法国的西线攻势,对比法国军队拥有明显的优势。在举国上下狂热如潮的情势下,未能一举而胜便错过了帝国耀世的最佳时机……
“8个兵团扮演红方,10个兵团扮演蓝方,按照既定的西线作战方案,蓝方将毫无疑问的取得胜利,我们只需要按照此次会操地域的地理环境调整各部队的进军路线和时间安排,执行过程中不出什么岔子的话,会操就算顺利完成吧!”夏树问。
威廉皇储盯着精致入微的大沙盘:“只要蓝方顺利围歼红方主力,会操就算合格。可是,既然是我们的会操,怎能让它只得到一个‘合格’呢?”
“我们的会操”,称谓上的细节反映出威廉皇储的心态。通过前一次兵团级的军事操演,他为自己争取到了主持此次会操的宝贵机会,而这也是他向军队将领和官兵们证明自己军事才能的绝佳舞台,自恃甚高的威廉皇储自然希望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与之前的军事操演不同,这一次,整个陆军总参谋部的资源都供威廉皇储支配。经过施利芬的长年调教,陆军的总参谋部运作机制已经十分成熟,即便由一个不那么专业的人进行指挥,只要确定了方案,素质出众的参谋们便能够让整支军队准确无误地实现之。
所以,此次会操精彩与否,方案的制定是关键所在。
正是为了将冷饭炒出新意,距会操举行尚有半个月,皇储将参与参谋作业的人员集中起来,选定维特蒙德这样一个远离军事政治中心的地方,令参谋们一心一意地准备会操方案,又把夏树请来出谋划策。
夏树抿嘴轻笑。
见夏树的灵活思维还未“上路”,威廉皇储进一步启发道:“我的想法是,蓝方用比原定方案更短的时间和更少的伤亡赢得胜利,这样的结果必定会让皇帝陛下十分高兴,同时又让那些老家伙们好好瞧瞧,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事智慧。约亨,你觉得怎么样?”
“我对此完全赞同。”夏树答道,而当威廉皇储满心期待他的后话时,夏树却朝他眨眨眼睛:“只是还没有具体的想法。”
威廉皇储眼中并没有出现失望之意,他挑眉笑道:“那没关系,我们的天才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过去从未让人失望,现在和未来也肯定不会。”
“好吧,让我好好想想。”
夏树闭着眼睛歇了一会儿,语速缓慢地说:“我们的西线作战方案就像是一扇旋转的大门,蓝方左翼是吸引敌人注意力的诱饵,中部是支撑大门旋转的转轴,右翼是围歼敌人的关键,要让我们的这场会操如同前次兵团操演那样赢得掌声,只能在右翼想办法……重点突破,快速穿插,分割包围,蓝方用三天时间完全打垮红方的防御,并以海路向红方后方运送作战部队,扰乱其部署,动摇其军心,加速其溃败……”
“海路?”皇储临时喊了停,他盯着夏树的脸打量片刻,咧嘴坏笑:“哈,约亨,你这家伙!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在这份计划中加入海路部分,是为了向皇帝陛下推荐你的海军陆战部队组建计划吧?”
夏树嘿嘿笑道:“呃……我的想法终究还是不能瞒过皇兄您啊!好吧,我设想的方案确实存有私心,但我可以保证,对此次操练的过程和结果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被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