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汉国相董仲舒》

2345小说网(2345xs.win)

首页 >> 大汉国相董仲舒 () >> 第055章 董永的故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45xs.win/180506/

第055章 董永的故事(1/2)

李菲菲信奉儒家思想,所以与儒家相关的人与事,很是重视,与儒家大师董国相相关的事,她就爱看。所她所关注到的,目前董永传说有官方版、民间版、网络版等多种版本。尽管内容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脉络皆出至《搜神记》。

从东汉以来,董永传说就带上了浓厚的神话色彩,而与董永的生活和历史原型接近的故事甚少。所幸的是由于我国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江苏东台在申报董永传说的过程中,发现了鲜为人知的董永故事的原型版本。

据清撰写《彭城堂笔记》的刘积兰后裔刘竹先生记载,楚汉相争之时,刘邦乘项羽东迁彭城出兵攻齐之际,挥师东征,抵达洛阳,遇到新城三老董公。

82岁的董公向其献计,刘邦依计而行,灭项羽,成汉帝。

董公儿子早年故世,与孙董承相依为命。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董承年近三十,尚未配室。董公病危时,遗嘱孙儿道:“新城地处战争地带,不如荆吴平静。吴国历来是鱼米之郡、富庶之区。我走后,你不必恋此苦地,去吴国定居为好。”言罢,瞑目长逝。

董承葬过祖父,孤身一路东行。当经过射阳时,已经身无分文。

忽然,他想起射阳侯项伯与先祖父旧交,无奈中径入候门拜望项伯,求借路资。

项伯见董承,念其世交,热诚接待,并将瘸腿女儿许配给他。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见192年)项伯病逝,侯门衰落。董承带着患有皮炎的瘸跛妻子项氏往投岳父旧友吴国中大夫枚乘,请求安排野里设塾教学,舌耕糊口。

枚乘按其所求,将董承夫妇安置到富庶一方的煎盐之区海陵县千乘乡丹阳里落户。里民喜闻董公后裔董承到此安居,办学兴教,甚为高兴,踊跃集资,在西北垛新建两进里包四合房屋,选择黄道吉日开学授教。日后,里民皆称董承设馆之垛为“董家垛”。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农历四月初八,项氏生一男婴,里民也纷至庆贺。

44岁的董承甚为欣喜,并为儿子取名根生。次年四月初八,董承正为儿子筹办周岁生日,傍晚,突遭暴风骤雨,地动海摇,海水漫堤,白流滔天(见《汉书.文帝记》“前元元年四月齐楚地震,山同日崩,大水溃出”)。董承左手抱孩、右手搀妻随水奔逃之际,上游恰好飘来一叶小舟至董家垛。项氏心想,丈夫抱孩挽我,浪大舟小,不如以我之命换取父子平安。

主意已定,项氏推董承父子游上小舟,自己随波而去。

董承抢救不及,痛不欲生,随船漂流至南通狼山脚下。其至秋末冬初,大水退尽,董承父子返回丹阳里。为不忘贤妻,他给儿子根生改名为永,意为水上漂流一点。从此,里民为纪念项氏,把此地称为“癞跛垛”。、

经过洪灾浩劫,董承家破妻亡,父子栖身于泥罐窑。幸有董承学生姓谭当上丹阳里正,即庄头,经常捎来衣食,接济老师,使其勉强度日。

至董永13岁时,因父亲央求,为谭庄头放牛糊生。董永白天放牛,晚上宿住寒窑听父亲传学,通读四书五经,成为丹阳里闻名孝子。

文帝二十三年正月,董承不幸病故,董永痛哭流涕,身无分文,难以葬父,被迫立卖身文契给曹长者,待守孝三年后,当长工三年偿债,贷银三十两,为父亲购棺安葬。此事不仅名闻乡里,还被吴王刘濞知晓。

至此,董永卖身葬父的事迹逐渐传开。汉景帝三年(公元前行154年),吴王发动“七国之乱”,西汉菑川王等造反,山东惨遭战乱,大批贫民避乱南逃。菑川有一良女张七妹流浪到千乘乡丹阳里,见董永卖身葬父,甚为同情,以身相许,并植桑养蚕,为夫还债,盼得其夫三年长工期满,方才团圆,并生一子一女,夫孝妻贤,感动四乡八邻。

后因张七妹操劳过度,不久病逝。否极泰来,时来运转。

至汉武帝元光元年,举国推荐孝廉,时任江都国相并首倡“举孝廉”的董仲舒积极组织实施,从里到乡、从县到郡,层层推举。当时已经响誉乡邻的贫民孝子董永获朝廷表赐,奖给“弘嘉田”数十亩,并在丹阳里建“北牌楼”,以弘扬孝道。

董永因感激董仲舒,为儿取名仲。里人还称此一地名为“念舒沟”。至此,董永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典范,享年煎92岁。

这一原始故事相对东汉至今史载和流传的董永传说还是比较符合生活和历史真实的。

一是与时代背景相吻合。当时正值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首倡举孝廉的董仲舒时任江都相,组织层层推荐,致使董永脱颖而出。二是与董永的家庭背景相吻合。魏曹植《灵芝篇》云“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董家祖上还算富庶之家,后辗转吴国(续为江都国)办学兴教,生活还算宽裕,突遭地震和洪涝,家破妻亡,导致家庭贫寒。三是与史载“董永千乘人也”相吻合。此地在周定王五十六年(公元前”591年)始称“千乘”,汉初为“千乘乡”,汉元帝初年(公元前48年)改为董贤乡。四是与汉代推荐孝子的条件相吻合。汉代推荐的年龄要求达40岁以上,而董永被推为孝子时为53岁至54岁之间。五是与史载“广陵董永妇,王戚菑川人”相吻合。董永之妻为山东菑川人,逃难到此,随嫁董郎。

另如果刘向编《孝子传》事实成立的话,与这一董永故

状态提示: 第055章 董永的故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