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分而化之(2/3)
维颇为意动的表情,便说道:“我等一同游历至此,自当同往拜谒,公理与泱阳意下如何?”仲长统还未回答,满维便答应道:“若不冒昧的话,自当前往拜谒颜常山。”
仲长统性情豪爽洒脱,不似满维这般力求上进,但这年头的士人都不会拒绝与权贵接触,便也欣然应允,众人便相约明日一同拜会颜良。
――☆――☆――☆――
处在军营之中的颜良还不知道真定城酒肆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他刚刚在营里处置完了公务,打算回城中宅邸里休息时,却来了一个意料之外但期待已久的访客。
军帐之中,颜良面前坐着一个年近四十的精壮汉子,此人身着武官红袍,银印青绶,头戴皮弁,乃是二千石大员装束。
此人虽然五官并不突出,但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能将人洞察透彻。
来人名叫陶升,字元亨,乃是魏郡内黄人氏。
陶升原本是内黄县内有名的轻侠,后在县中为吏。
在黑山军于毒肆虐魏郡等地时,陶升见势不可挡,也投入黑山军中,号为“平汉将军”。
当时的黑山军实力强大,而冀州各地防备空虚,竟被黑山军连连得手,攻城陷邑,连袁绍的大本营邺城都被攻破。
邺城被破时,诸多贼人都蜂拥而入抢掠,唯有陶升以为黑山这伙乌合之众不足与谋,便派人把袁绍以及众僚属的家眷们保护了起来,护送出了邺城。
有了这一个大大的投名状,袁绍对陶升十分感激,任其为建义中郎将,从一个百石小吏一跃而成二千石大员。
陶升曾经加入过黑山军,对黑山军内的情况虽做不到了如指掌,但明显比旁人要强得多。
当辛毗向颜良荐举陶升时,颜良便向邺城行文,要求派遣陶升前来协助自己讨贼。
陶升先后收到邺城来的命令和辛毗写就的书信,便依令从清河前来常山。
颜良一脸欣喜地说道:“建义此来,我得一臂助,夷灭黑山计日可待也!”
陶升却十分客气地道:“我久不与山中贼人打交道,也不知如今山里情形,恐怕于府君剿贼之事所助有限,惭愧惭愧!”
颜良却不信他的话,好不容易逮着一个对黑山军了解的内行,还不得好好挖掘挖掘,问道:“总比我等对黑山内情一无所知来得强,既然建义来了便请畅所欲言,共同祛除这冀并之间的心腹大患。”
陶升既然来到常山,便也不是毫无准备。
他虽然因为救出袁绍和一种僚属的家眷,在冀州上上下下人缘不错,但分派的活都是些轻松但不那么重要的,比如驻守清河这等腹地。
陶升也希望在平灭黑山的过程中分润一些功劳,好再进一步,从中郎将进阶为真正的将军。
陶升说道:“既如此,某便斗胆妄言,若是有所偏差还望明府海涵。”
“无妨,无妨,但请一言。”
陶升整理了下思路,说道:“冀并山谷之间的贼人虽然都以黑山为号,但其中派系众多,山头林立,将军若要解决黑山之患,还当分而化之,逐个击破。”
颜良一听这话便知道有料,赞道:“好!还望建义试言之,如何分而化之,逐个击破。”
陶升说道:“黑山贼原本分南北两派,南派以杨凤为首,曾被朝廷拜为黑山校尉,如今杨凤已然亡故,其子杨恪继任,然杨恪年轻识浅,不足以震慑各个山头,其势渐微。”
“北派以张牛角、张燕为主,张牛角死后,张燕独掌权柄,此人颇有几分能耐,曾被朝廷拜为平难中郎将。在杨凤死后,黑山贼中更无人与其相匹,故而如今黑山贼明面上的首领便要属此人。”
颜良插言问道:“先时王当、孙轻、周麻脸等人进犯县乡,为我所诛灭,不知彼僚份属哪一派?”
陶升答道:“这三人皆是张燕一派,故而都占据了靠近冀州富饶之地的山头上。明府诛杀此三人,犹如断了张燕三指,端是了得,末将佩服!”
颜良说道:“彼辈自取灭亡而已,陶君请继续说。”
陶升说道:“如今虽说张燕势盛,然几乎混一了黑山众势力,然则贼人私心极重,一旦遭遇挫折必不能同心协力。而其中有几股势力,乃是明府可分化可争取的力量。”
颜良越听越入神,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问道:“都是谁人?”
陶升道:“有河内人张晟,号张白骑者,其本是杨凤一派,因其手下颇有些骑兵,算是黑山之中一支强劲的人马。张白骑位居黑山南边,靠近司隶,素来不服张燕辖制。”
“又有博陵人呢张坦,乃是昔日首领张牛角的从弟,据说张坦与张燕在未发迹时便有龃龉,张牛角死前关瞩让张燕继承了首领位置,张坦便不怎么服膺,其人自私自利,或能利用一二。”
“以上乃是两股较强的山头,其余数十小山头各自为政,一旦有事,未必与张燕同心。”
经过张燕一分析,颜良思路顿时清晰了不少,于是郑重地向陶升拜道:“有陶君相助,堪比千军万马矣!”
陶升回礼道:“当不得明府谬赞,升不过略知一二罢了。”
颜良笑道:“陶君此番带来了多少人手?”
陶升道:“大批人马都留在了清河,只是带了五百人前来,明府莫要嫌少。”
颜良道:“莫说陶君带了五百健儿,便是孤身一人前来,我亦是欢迎之至,哈哈哈!”
见座中气氛十分和睦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