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最重要的一环(1/2)
智能教育在大学的表现在蓝翔这位同学的调侃中结束,也引来了现场的一阵哄笑以及网友们更多的发挥。
刘凡调整了一下状态,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往下走,“相信直观的结果比口头的赘述更有说服力。我们现在已经看到智能教育从小学一路到大学的表现,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与教育有关的延伸,尝试着从多个维度更一步的了解智能教育。
其实我刚才已经听到台下不少人在提一个问题了,小学到高中的现有教育模式如果被智能教育替代的话,那么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这个概念是不是以后就没了,学区房是不是要暴跌了,老师是不是要失业,大家都有疑惑对吧?”
台下的人纷纷点头。
“首先,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教师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失业,但是会出现大范围的转型,那就是从传统教授知识的身份转向研究型陪伴式教育工作者。
所谓研究,包括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课程效果,研究课程科学性,深挖学生的学习理念,同时参与实操性教学,解决技术无法达到的现实情感交流,直至将教学意见进行反馈,总结来说,智能教育不可能承担所有的教学工作,所以老师肯定需要,但智能教育确实承担了老师的大部分工作,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针对学生的状态和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跟踪研究以及相应指引。
所以说,未来的老师会成为一个具有科研性质的工作,他们的科研对象就是自己的学生以及智能教育,因此老师并不会被淘汰,一所学校需要的教师数量基本也不会出现太多变动,至于转型,不管是师范学校的学生还是已就业的老师,我们有智能教育,大家懂的。
那么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顺着考虑到重点学校和学区房的问题了,学校之间依旧还是会存在差距,老师的水平,陪伴和指引的不同,社会资源的不同,永远不可能实现全国学校教育完全公平这样一个局面。
就好比同样通过智能教育接受了理论教育,但在实操的时候,全息就算能实现视觉感知,也很难实现触觉感知和味觉感知等问题,因此,未来的学校一定会继续存在差距但是这个差距会远小于现在的局面。
至于房价,我只能说大家对学区房的预期价位一定会降低,甚至现在的价格也确实可能会出现下跌,但我始终认为房子是商品,商品就得接受涨跌,如果有人要因为学区房房价下跌这个事情为自己讨个公道的话,木龙科技的大门为大家敞开。
我们会在接下来开通一个专线和线上平台来处理这个问题,具体处理措施就不在这里浪费大家的时间了,到时候自行咨询,我能确定的一点就是,如果有人觉得房子只能涨不能跌,木龙科技不接受,也不惯着。
好,书归正传,既然说到了房子,正好我们就谈一谈这个时候智能教育的另外一个延伸意义,我想问一下在座的有多少人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外地人。”
现场将近80的人举起了手。
“那么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真的在大城市过的很快乐,真的很喜欢大城市,真的觉得大城市就是比其他城市好的多的人举手我看看。”
只有零星的几撮人举起了手。
“好,下一个问题,既然你们并不认为大城市真的那么好,支撑你们在大城市生活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我们常听到的是发财的机会多?
但在互联时代,大家应该发现大城市的机会已经没有那么多了,甚至反而更少,因为大城市的发展太过饱和,财富阶层已经确立,有一技之长,确实可以在大城市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但对于更多想单纯靠努力尤其是体力来淘金的人,大城市越来越难混,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
“有!”
“所以大家为什么还是不愿意离开大城市?面子?夜夜笙歌?因为一个人爱上一个城?”
“哈哈哈哈。”
“刚毕业的年轻人想来大城市闯一闯会有很多理由,我也不否定这种态度甚至是支持的,但对于更多在大城市打拼了半辈子都没有找到归属感的中年人,留下来最大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孩子的教育,同意我这个观点的请举手。”
又是差不多80的人举起了手。
“两边的镜头扫一下现场,这就是我们华夏人,我们为了孩子可以委屈自己牺牲自己一辈子,但是对于在大城市混的如鱼得水的人来说,顺其自然的让孩子留在大城市上学,没什么问题,可是我看到的是更多的人为了能让孩子在大城市上学,砸锅卖铁一身债务,还把自己逼得疲惫不堪毫无个人梦想可言,这样的社会现象好么?
我觉得不好,也许有人会说,你不是老说人要努力么,是啊,但人的努力应该是聪明的努力,是理智的努力,是有选择的努力,就像你逼着一个孩子去举起200斤的东西,这是努力么?是,但这努力对么?
我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我们针对成人再教育的智能教育反馈,在中小城市的效果显著,反而在大城市的效果也就那样,为什么,因为大城市多的是为了养家糊口全年无休的人,我给了大家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平台,可很多人压根没时间去学习。
然而我知道,即便有无数个离开大城市的理由,但为了孩子,大部分人死也会坚持。但是当智能教育全面覆盖之后,我认为大家可以给自己一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