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中原那些事(1/2)
我在彭城收到秦风报告的时候,已经是五天后了。报告中详细讲述了他们北上的一切,最后还附上那一战的战果。
陈川,一个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的人,灭了就灭了吧。凭以前记下的资料,他只有在祖逖320年北伐的时候,和祖逖在浚仪对战,被史书提了一个名,连字都没留下。
现在既然已经没有这么个人了,以后匈奴人打过来,还会有李川、张川去投降的,完全不用理会。
稚羽营没有损失一人,俘虏八百余。嘿嘿!一下就多出八百余免费修路的壮汉,和报告一起送到彭城。真是不错,以后这样的事得多干。
这才派四十个稚羽营过去就有这么大收获,要是派一百个,一千个过去呢?本来只是当时的一步闲棋,现在看来效果很不错。
东海王掌控中原的过程还有一年多,这中间可以捡漏的机会更多。得继续加强,再安排一千个稚羽营过去。那个李三在秦风看来很不错,值得培养。稚羽营就披着汴河帮的皮,将来的中原可以做很多事啊!
我则是在徐州,还有东海国、下邳国、临淮国和广陵郡需要清理。虽然像彭城宋氏这样的大世家估计没有了,也还有不少小世家或者黑恶势力需要一一拔除。
……
浚仪城。
上次陈川和他的都尉府军兵被灭后,浚仪城也没产生什么太大的波动。至于空出来的官位,自然有不少的世家去争夺。但这些事和汴河帮及秦风他们没有半文钱关系。
李三关心的是下次派百艘大船去徐州,顺路运过去的人和粮食能赚多少?以及运回的盐铁能卖多少钱?
秦风和赵兰则关心王爷对他们的行动会有什么结论,以及后面会有什么新的安排。
秦风收到王爷的嘉奖令和新的安排后,激动得兴奋异常。他和赵兰都被升职为稚羽营营将,将会从琅邪国派一千个稚羽营来归属他们两个。
他们以后明面的身份是汴河帮帮众,私下却是可以做任何事。只要对徐州有利的事,他们都可以全权处理。
……
东海王这边。其实当初东海王起兵,我提供给他的武器粮食,只是让他更有起兵的信心。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起兵的,是范阳王司马虓和安北将军王浚歃血为盟后对他的支持,两个人同盟后共推他为盟主。
司马越起兵后行军缓慢,有他的多疑和谨慎在里头,但主要是他想看看这个天下对他起兵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接着他又以盟主身份,大封四方官员,还都是刺史以下的职位。
于是有很多想当官的人都争相投靠,把东海王高兴得不能自已。也去掉他起兵后心里不少的犹豫。
现在的东海王才有了真正当上盟主的爽快感觉,于是投桃报李,把司马虓的官位从安南将军提拔为都督河北诸军事、骠骑将军、持节,兼任豫州刺史。
这个持节都督可不得了,地位仅次于使持节。使持节可以杀二千石以下官员,也就是太守以下的可以说灭就灭。持节都督在战时权利和使持节都督一样。
新的豫州刺史出炉了,那原来的豫州刺史刘乔怎么办呢?东海王大笔一挥,把刘乔调任冀州刺史。
新的任命发出去,东海王在慢慢移动的军营中享受着盟主的好滋味,并坐等结果。
没有等到刘乔乖乖去冀州上任刺史,却等来了朝廷的一纸命令。命令东海王等各归本镇。
这时东海王的三万大军已经经过月余的行进,眼看就要到达沛国的杼秋。杼秋知道离彭城多远不?120里,还是现在的小里。
要是换成后世的公里,大军才走了五十公里,平均一天走了不到两公里。护国兵四个时辰的行军距离,他们走了三十多天。
接到朝廷诏令的东海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乖乖的听话带兵准备回徐州去了。
……
刘乔在豫州的治所陈县,本来好好的豫州刺史当着。其实以前也是被洛阳的中枢排挤出来的可怜人。
现在东海王大笔一挥,就要人家颠沛流离的去冀州当刺史,换谁来谁都火大。只是刘乔更加火大。
刘乔当年出仕为王戎参军的时候,还是三国末期,后来还参与了晋灭吴之战。再后来在齐王司马囧执政时期,他也是个敢直言进谏的好汉。
正因为他直言敢谏,被洛阳的中枢调来调去。后来张昌的叛乱也是把他调去和荆州的刘弘一同平定的。现在东海王和范阳王仗着宗室的身份,想怎么搞怎么搞,可是他刘乔就要说声不。
可是东海王和范阳王,两个宗室王爷,都是惠帝陛下一家子的。他只是一个外姓臣子,要是插手陛下的家事,好说不好听。他得找个替罪羊,找来找去。他发现!刘舆兄弟高矮胖瘦和声望名望都正合适拿来做替罪羊。
于是他先是上书朝廷,列举颍川太守刘舆的罪过。刘舆是司马虓的死忠,也是刘琨的亲哥。说刘舆兄弟,意思就是和刘琨,胁迫骠骑将军范阳王司马虓。他们哥俩坏事做尽,还私自任命苟晞为兖州刺史。希望朝廷命令自己讨伐刘氏兄弟。
他怕直接说司马虓干的这些坏事,司马颙会下不了决心对付一个宗室。他对于自己找的这两只替罪羊,相当满意。
现在皇帝在长安,在司马颙的控制之下。他上书朝廷其实就是要征得司马颙的同意。
果然很快诏令他和刘弘、司马释等共同讨伐刘氏兄弟,不过现在的诏令已经没什么人听了。除了司马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