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不知道怎么起标题系列(2/3)
仰》专辑里有两个“半首”。一个《天使》,一个《同情{hy}》。
和亡者理论乐队的曲风类似,后者也是一个“开口跪”系列的乐队,too.。
直译的话,大概叫“触摸太近”?
too.的配置很特殊。
在很多地方,包括乐队的脸书主页,以及云村的详情页等等,乐队的照片都是五人合照,但实际上他们只有三名成员。
至少目前如此。
除去已经离队的主音吉他手和贝斯手以外,现有的三位成员分别是主唱基顿-皮尔斯、鼓手肯尼斯-唐尼、节奏吉他手梅森-马尔布。
嗯,没有主音吉他,没有贝斯。
录音室专辑里,会根据需要,临时找个贝斯手来弹低音,但并不是所有歌都有。
而演出现场,压根没有贝斯手这个位置。
至于吉他……如果你认真听过他们的新专辑,就会发现,梅森-马尔布真的是只弹节奏。
在主音吉他手托马斯-基德离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主音是人声。
至于前贝斯手,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写他的名字了……
由于年龄的缘故,主唱基顿-皮尔斯的声音显得有些不够成熟,唱功也略有瑕疵,但却很有辨识度,令人印象深刻。
总之,瑕不掩瑜。
在摇滚乐队里,这是一个非常罕见,且另类的配置。
这支乐队成立于2012年,并于2013年与华纳唱片签约,发行了第一张ep。
但第一张正式的录音室专辑《》直到2015年才发行,并且成绩只是一般。
相较于不算出彩的专辑销量来说,乐队的巡演倒是非常成功,参加了数支知名乐队联合举行的,并且很受歌迷欢迎。
{一共好像4个乐队,没有特别大牌的,都是二线上下。}
当年年底,乐队立刻开始制作第二张录音室专辑《.》,并于2016年发行。
《同情》就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歌。
《.》在北美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一经发行,就迅速登上北美现代摇滚榜的前三。
虽然停留的时间不长,但对于这个浮躁的年代来说,能在前排挂榜三周,已经是很出色的结果了。
根据华纳唱片给出的标签,乐队的风格是后硬核、另类摇滚、实验摇滚、前卫摇滚。
若是按照大的类别来算,则属于流行朋克。
而在《同情》这首歌里,或者说《.》这张专辑,则更加偏向情绪核和流行。
《同情》和《天使》,两首偏向流行的情绪核,也是《信仰》专辑吸引主流歌迷的核心单曲。
虽然这张专辑的最终目标是冲奖,但罗杰绝对不会忽略销量。
哪怕拿再多的奖项,在小众歌迷群体中的口碑再高,如果不能换成美元,那也毫无意义。
事实上,整张专辑中,可能唯一一首不太容易被主流群体所接受的,就是煤油炉乐队的《汤姆猫》,其它的歌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流行元素。
不说能讨好所有的歌迷,但至少卖出一个漂亮的销售数据来,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为了冲奖考虑,完全为“冲销量”而存在的歌,整张专辑里也就《同情》和《天使》这两首。
其它的歌虽然也有一定的流行元素,但更多的却是所谓的“专业人士”喜欢的类型。
即注重技术或是思想,亦或是两者并重,而好听与否,则是相对次要的事情。
两者并重不是不行,例如《天堂的阶梯》,就是既好听,技术又出色,思想性也很强。
但这样的经典,整个音乐历史上才有多少?
若是把范围缩小到摇滚音乐,两只手就数得过来。
若是标准稍微再降低一点,换成“具备技术或是思想性、比较好听”,或是“具备一定的技术或是思想性、很好听”的歌,数量倒是会有大幅度的提升,飙升到上千首之多。
例如《信仰》专辑的主打歌,《失去信仰》和《爱丽丝梦游仙境》……咳,是《白兔》。
这两首就属于前者。
还有介于主打歌和普通歌曲之间的,排在第三首的《最后一朵花{}》。
它的原作者是电台司令乐队{radiohead},英国最好的另类摇滚乐队,没有之一。
英国的版图很小,人口也不多,只相当于北美的一个周,甚至还要更小一些。
但在摇滚音乐的历史上,这块不大的半岛上,却出现了无数的传奇角色。
披头士、滚石、平克-佛洛依德、齐柏林飞艇、黑色安息日、深紫乐队、he.who……
以及电台司令。
这支乐队没什么好介绍的,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履历,那就真的该补一补摇滚常识了。
简而言之,在英国所有的摇滚乐队中,他们的受欢迎程度比皇后乐队还要高{仅指英国本土}。
尽管很大程度上,这是占了时间上的便宜,但却也不能否认这支乐队的伟大。
{电台司令活跃于九十年代到21世纪初期,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七十年代的皇后已经“过时了”。}
其实罗杰本来想选的是《意料之中{no.surprises}》,只不过由于保留版权名额的限制,以及不可描述的神兽力量,这首歌只能暂时放弃。
相较而言,《最后一朵花》的质量要比《意料之中》稍微差一些,但也比其它的“普通的”歌要出色很多。
罗杰也考虑过,是否要留下这首歌的版权。
不过由于完整保留版权的“名额”只剩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