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金牌导演”杜其峰一更(1/2)
不说刘佳玲心中藏着上位的念头,且说陈笑棠出了拍戏搭建的蒙古包,却见导演杜其峰正在对着之前拍摄的镜头看回放。身后黄日铧等一干演员,也都挤在身后看着画面。陈笑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挤到了后头。却见镜头中,蒙古两军正在厮杀,四周烽烟缭绕----
导演杜其峰托着下巴,皱着眉头,似乎对这样的场景还有画面很不满意。
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陈笑棠略微看了一下拍摄下来的画面,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大场面拍摄的不够气势磅礴,甚至有些太假!
实际上,香江电视剧向来不善于拍摄大规模场面,尤其像这种两军对战的戏,拍摄起来更是有心无力。
原因很简单,香江地方太小,根本不可能去外地取景,只能舍远求近,在香江偏僻的地方搭起帐篷,充当蒙古大草原。
但你搭帐篷吧,但搭建的蒙古包外形偏小并且过于花哨,别说宋代的蒙古包,就是现代的蒙古包也没达到戏中的花哨。其次整个大漠草原过于宁静,不要说马,连狗都找不到一只。再看看蒙古铁骑,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蒙古步兵,十几个人望那一站,就是大战场、大帮会了。说白了,香江导演就是要纯粹考验观众的想象能力,将步兵想象成骑兵,将十几个人想象成千军万马,完全借鉴了京剧的表现形式,运用到电视剧上,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正是由于香江对于大场面拍摄的缺乏,以至于未来香江导演几乎没有一个能称得起“历史大导演”称号的,他们拍摄的《赤壁》,《鸿门宴》,还有什么《见龙飞甲》等等,战争方面多少都有些想象力不足,对于大场面的操纵也有些力不从心,相比之下张一谋等,则更善于大场面众戏的拍摄。
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如今的香江各大电视台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大陆取景,拍摄真正的大草原。或者拍摄大型的战争场面。直到1986年,香江亚视拍摄大型历史剧《秦始皇》,这才第一次去大陆取景,并且在战争场面有了巨大的突破。随后的1987年,香江无线,香江亚视又分别开拍大场面的《成吉思汗》,再次以大陆取景,场面宏大为噱头,博取收视率。可以说在此之前,香江的众多大戏,在大场面上基本上都具有“小家子气”。
但这种看似“小家子气”的室内油画布景模式却被香江武侠剧运用的出神入化,让很多观众不仅不感觉别扭,还有一种美感,比如“一轮夕阳,郭靖弯弓”的那个中间插段,就让人感觉很唯美。宝岛武侠似乎受到香江武侠片的启发,此后拍摄的武侠剧大多都是室内布景,不过他们做得太过分了点,一部戏能在一个布景拍摄老久,男主角走一个月,还在同一个布景处打转,这简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此时,画面回放镜头前,摸着下巴,看着拍摄出来的镜头,杜其峰道:“不知道怎么,总觉得不对劲儿!”
后面陈笑棠忍不住道:“是啊,缺少了一些气势!”
黄日铧等人猛地回头看着他。
杜其峰也回头,看看是谁在发表这样的“意见”。
陈笑棠没想到自己随便一句话,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咳嗽一声道:“我只是随便说说。”
有人讥笑:“随便说说,你还以为自己是导演啊?”
另一人:“什么缺少气势,那就是说杜导拍摄的不够好喽!”
杜其峰眉头皱的更紧。看着陈笑棠问:“你倒是说说看,我这气势少在哪里?”
黄日铧站在陈笑棠身边,忍不住拉了拉他的衣袖,意思是说杜其峰可是王添林的高足,得罪不得。
陈笑棠内心感谢黄日铧的关心,不过还是说道:“众所周知,我们这部《射雕》的草原布景基本上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室内油画背景,另一种是在这大屿山山阴取景。”
他话还没完,旁边就有人嘀咕:“这还用你来说,只要是拍戏的就都知道,装什么大师啊!”
陈笑棠不理会他,继续道:“这两个布景有一个致命的硬伤,就是不能采用广角镜头取远景拍摄,这样,草原一望无际的气势表现上就大打折扣,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小家子气并且非常的小心翼翼,不敢采用长镜头,生怕一不留神就穿帮。”
这么一说,陈笑棠身边的人就愣住了,因为这些可不是一个演员能轻易说出来的,别看你演戏不错,对于这些镜头什么的,可不一定懂得。
就连杜其峰也露出异样的神情,示意陈笑棠继续说下去。
陈笑棠深吸一口气,说道:“最后,由于人数的限制,在拍摄战争场面的时候,因为人数太少,只能采用近镜头拍摄,连中镜头都很少见,给人的感觉就是像几个人在群殴,不是战争。这样以来,就更加削弱了气势氛围的营造。总地来说,不是导演拍摄的不给力,而是因为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内,拍摄出我们自己认为最好的战争场面!”
陈笑棠话音说完,周围无声。
大家都呆呆地看着他,就像是在看着一个奇怪的人。
陈笑棠被大家看的不好意思,迟疑地说了句:“我说的……难道不对?!”
杜其峰最先清醒过来,摇头道:“不是不对,是太对了!怪不得我想不通呢,原来是这样啊!”感叹一句,内心有些许唏嘘,是啊,作为导演他当然想要拍摄出完美的战争场面,可惜事与愿违,这样的条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