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认识舍友(1/2)
大哥领他报到,然后给他留下三十元钱生活费,还有学校发下来的菜票饭票;又简单叮嘱一番,就独自离开;还要抓紧时间,乘火车原路返回呢。
第一趟乘火车出门,第一次路过北京火车站,仅留下那里无比巨大、候车的乘客多得数不过来,以及很是开眼界的印象;主要是被晕车折腾的昏昏沉沉,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廊坊师专占地很大,周围也是几座大专院校;不知道是不是与当时地广人稀有关系。
与北京火车站比起来,廊坊火车站太小了,比承德火车站还小很多呢。
当时的售票室只是一间小屋子,买票的人很少;后来李铁如每逢放假回家自己去,排队人数都不是很多。
他的一宿舍是八个床位,靠北面窗子是四个,靠门口是四个。李铁如之外,还有五个人。
门口左边,下铺有个圆脸胖子;其实他一米七四,不过一百二十来斤,但脸圆而又有肉,人们就认为他胖。
那个年代,胖子极少见。
李铁如高兴地上了上铺。住宿舍这也是第一次。
下铺这哥们自我介绍,名叫武镇海,挺爱说话的。他问了李铁如的名字,哪里人等情况。
得知李铁如是承德人,还特意问问,是市里的还是农村的。李铁如回答是市里的。
武镇海挺吃惊,忍不住说,“你真是承德市市里的家吗?”
李铁如也很纳闷,回答说:“从小就在市里张大的。我爷爷据说是山东那边过来的,不知道是不是在农村?”
那意思,不明白武镇海为什么会有此一问。
武镇海又问:“你报没报廊坊师专这个志愿?”他以为,李铁如有可能没报,也是被“发配”来这里的。
原来,现在人们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看法都很一致,就像俗语说的——“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
基本无人看好这个行当,认为不仅没前途,而且太辛苦。
不过,李铁如对此没什么感触,阅历太浅,还远不足以了解世事艰辛。
闲聊间,李铁如知道了,隔壁的一个哥们,高考分数高达493分,足够上一个不错的本科大学,却也很意外地被打发到了这里来。
而且,非常多同学都明言,上完三年师专,也不会甘心当一个老师,肯定要考虑转行。
还有四个舍友。对面下铺,是个瘦高个,面色黄白,名叫靖伟;上铺的也是一个高个子,面色红润,名叫颛青岭。
他自我介绍时,特意强调,姓颛,是三皇五帝中的颛顼的颛(zhuan,一声);谁敢叫他“砖头”,他立即翻脸!
实话实说,李铁如看书虽然不算少,关于三皇五帝还真没什么了解,对所谓的“颛顼”也很少听到。
下铺这个大个子,“靖”的姓氏就不常见;上铺这个大个子,姓颛,更是第一次遇到。
更好玩的,靖伟就没啥笑模样,颛青岭更是一脸冷肃;真难为分宿舍的人,怎么把他们俩凑到一起的?
这四个人是八六物理系一班的新生,里面还有俩,是二班的。
一个个头中上,一米七多点,与武镇海相仿;但极瘦,脸上好像都有菜色。
巧了,姓蔡,名志恒。另一个个子也很高,体格健壮,名叫陶猛。
那年头,宿舍条件非常一般般。不过是木床,上面铺着很厚实的草垫子;被褥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
一号小宿舍靠南,门口对着院门口;里面是二号、三号、四号宿舍。
二号和三号都是大宿舍,里面都住了二十多人;四号也是小宿舍,一样住了六人。
一号宿舍空了俩铺位,可以堆放大家的行李。
大家听说,李铁如是自己报的廊坊师专这个志愿,都很好奇。
人们很不明白,这个瘦弱的小个子,怎么会主动报这破地方呢?
李铁如回答说,还报了几个大学,什么四川大学、中山大学,还有河北师范大学啥的,应该是都没考上。
武镇海注意到,就开玩笑地问他,你是不是喜欢当老师啊?
李铁如回答,不知道是不是喜欢当老师,不过,觉得还可以吧?
靖伟嗤笑,可以什么啊?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愿意当老师。
他说得斩钉截铁,李铁如不禁狐疑地暗想,真有那么严重吗?
很快到了第一周周末,大家一同步行上街去采买。
那时,每位师范生,国家每个月都提供二十三元五角补助;就是直接给了二十三块五的菜票和额外的三十斤饭票。
而饭票若是还不够,可用全国粮票等额兑换。李铁如个矮饭量小,菜票和饭票都够用。
有的大个子同学饭量大,每月三十斤的饭票就不够吃。
还有的同学,家境比较好,就会时常有吃小灶的需求,二十多元菜票就差远了。
徒步半个多小时去市区,李铁如只想买书,对衣服、食品等基本没有想法,与其他人不一样。路过廊坊的新华书店,首先是买了一本《围棋天地》,当时还是双月刊。然后买了一本象棋棋谱《橘中秘》。
也就是说,现在李铁如还没有完全放弃下象棋,只是下围棋的兴趣已经逐渐超过了下象棋。
颛青岭赶紧申请,“能不能让我先看看?”
李铁如有点不舍得,还是把刚到手还没焐热的、精美的《围棋天地》递给他。
精美是当时货真价实的感觉,三十余年之后再看,当然不会还是那样。
“看人家武宫正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