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节、生产与运输(2/3)
是等着朽烂殆尽而商人的船并不适合作战,所以在其他大名反抗不了的前提下,德川家光初步完成了对国内诸藩的控制,而且i本和中国相比有个缺点,他们过于依赖于沿海的小型渔业与运输业,后世的黑船事件德川幕府之所以能这么痛快的投降,很大程度上与美国人封锁了东京湾,导致江户的物流业基本瘫痪后,幕府为了不弹尽粮绝只能先同意谈判放在这个时代,德川虽然有一艘号称为铁甲舰的安宅丸,但是那东西过于笨重却只能依赖于划桨前进,别说是从东京湾开到渤海,就是开到长崎都能累死那些划桨的水手出洋贸易只能依靠不太成熟的本国船只,以及一些在中国订造的商船姜田能够想象的出来,随着两国的贸易逐渐加深,占据主要利润的德川家必然要向着海洋转变,无论是升级本国造船业,还是加大对中国船厂的订单,这都会导致i本各大势力之间的再次失衡正所谓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一个有着贸易优势的德川幕府绝对不会轻易倒台在心中反复权衡了一下之后,姜田不动声se的将信收好,也不在乎学生们好奇的眼神,继续着自己的课程说实话就算是德川家苟延残喘两百年又如何,反正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不会改变的,无非就是正一下计划的实施办法,确保结果的正确xing也就行了如果说这条消息对姜田真的有什么触动,那就是提醒了自己要加紧对造船技术的升级改造,眼下凭借着郑家经常使用的火船战术还能在近海上拼个势均力敌,欧洲各国也是打成一锅粥没空腾出手来侵略中国,所以当年满清才能有一百多年的平稳发展期可是任由这种红利逐渐消失,也不是姜田所追求的
有时候姜田在心中设想着,如果当年郑和舰队并没有消失在大洋之上,那么达伽马第一次驶入印度洋,看见宝船那令人震撼的身影时该是个什么表情?他还有胆子立石碑宣称自己对这里有主权吗?如果欧洲人没能对印度洋以及东南亚进行殖民统治,那么他们的艺复兴会不会被延后很长一段时间呢?如果明朝能通过远洋贸易获得所需,并且吸纳大量的关税,满清还有机会入主中原吗?可惜历史没有假设,放眼当下如何遏制i本的崛起,如何削弱欧洲在亚洲的势力,如何让中国的产品倾销到全世界,都是最为紧迫的任务,恰恰是这些看似无关的命题却最终都回到了一个原点,那就是中国的远洋航运能力与护航实力
建设一支称霸世界的海军绝非朝夕可就,哪怕郑家全面支持也难以在几十年里就见到成效,要想和总吨位过百万的欧洲各国相比,就只有在创型船舶上下功夫,还要让中国的战舰,在面对chao水般涌来的敌人时能以一当十,最次也要保住东亚以及南海海域的制海权那么在暂时无法制造出蒸汽铁甲战舰的情况下,还有什么船型与武器适合迅提高中国的海军实力呢?
&们当中,有谁对海洋和船舶感兴趣?”上课中的姜田突然间问出了一个无厘头的问题
底下的学生们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看谁也没举手,对中国这个传统的陆地国家来说,海洋几乎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中国的根本在陆地,中国最大的威胁也在陆地,中国士大夫的眼光也一直瞅着陆地,除了少数牛人能看见海洋在未来的重要xing之外,就没人会认为海外那些看见什么都大惊小怪的夷人,能驾驶着帆船来侵略中国
见同学们都不回答,张环忍不住举起手来:“先生,我曾经见过夷人制作的船模,却从未见过大海所以先生所问,学生实不知该如何作答”
姜田点点头,然后看看正讲到半截的政治课本,恰好说到了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的分配问题,于是姜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随意的描绘了一个简陋的帆船线条:“这是西班牙人用来运白银的宝船,排水量虽然大小不一,但是最大的有千吨左右,比咱们水师最大的战船还要大出一倍”
姜田又画了一个小一点的线条,学生一看就能从其中硬帆特有的造型分辨出哪个是中国船,就在大家暗自感叹船不如人的时候,姜田又绘出了一个比西班牙人大三倍的巨大船只,多达九根桅杆与城楼般的船身,看的学生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是当年永乐年间用来下西洋的旗舰,三宝太监的座驾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至今尚未有哪个国家曾造出如此巨舰,大家来设想一下,如果用这船从吕宋运输粮食,一船该相当于多少船?”
这个问题很抽象,所以答案一定也很抽象,但是姜田并不是想让他们计算一道数学题,从这些人憧憬中略带点遗憾的表情上,谁都知道此船只要一出海,哪怕你一门火炮都不带,也没有人敢打劫这样的一艘船因为一般的帆船根本就够不着它的船舷高度就算勉强爬上去了,也会面对比海盗还多的水手
很会举一反三的田虚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问道:“先生可是说,工yu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是有此国家利器,不仅西夷人不敢造次,就是周边宵小也会一扫而空,届时没人敢和咱们争短长,便霸占了海外贸易的大头与物产的获取,生产资料集中在我们手中,便可以削弱别人的实力”
不得不说田虚海的总结还真有点似是而非的蒙对了,在这个拳头大于书本的年代,召集船工打造巨舰并不难,难就难在这船该怎么造?莫说宝船图纸早就遗失,就是南京船厂也荒废了多年,有经验的船工全都散落在各地,再说宝船只能算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