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居心叵测(1/3)
曹沫难得回国一趟,心情再不愉快,也不可能对国内的事务不管不问,吃过中饭后,就与众人跟着郭东虎到欣宣食品的厂区视察这边生产情况。
不得不说东盛在粮油行为深耕多年,所积累的客户|资源为科奈罗食品开拓市场提供极大的便利。
欣宣食品厂的产能春节前后,就超负荷运转了,年后就在邻近租下新的厂房,这三四个月主要是采购添置设备、招聘培训新的员工,产能在之前的基础已经扩大了一倍多。
这也是国内的便利之处,大大小小的产业园早就有建好现成的厂房,或承租或收购,添置设备、招聘员工就能够迅速启用,而园区还能提供相当齐全的配套服务。
一个大型园区之内,甚至还聚集一批同行业或者位于同一产业链上下游端的厂商,为管理及技术人员的招聘、业务拓展、技术合作等等,提供难以想象的便利条件。
市场需求旺盛,决定着国内的制造行业是没有周末的。
欣宣食品也是如此,一线员工都是轮班作业,今天是周末,车间里的生产线却没有停歇。
这边的中低层管理人员也都继续延聘欣宣食品厂的老员工,即便租下相邻的厂房进行扩厂之后,也主要是招聘补充新的一线员工,管理技术团队在郭东虎的领导下,很好维持国内工厂的运转。
不过,国内巧克力消费市场虽然经过长达四十多年的发展,规模依旧有限,这也限制住对上游可可脂等产品的需求。
就目前的可可脂产品需求来说,美国及西欧都是要比中国高出十倍以上。
欣宣食品在新一期的扩产后,产能规模也不算多大,但好在科奈罗食品打通上游可可豆进出口贸易,在当前的大宗商品行情背景下,利润率非常高。
当然,科奈罗食品想要有大的发展,未来还需要直接在美国及西欧建厂,但曹沫暂时并无意去细想这个问题。
可可种植园计划才刚刚起步,奥古塔及德雷克的种植园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规模,而这本身就需要有持续的资金进行投入,需要科奈罗食品从下游市场攫取丰厚的利润予以支撑,这也限制了科奈罗食品在下游进一步的扩张。
而这又是跟董成鹏他们的投资理念是相违背的。
董成鹏他们希望在一个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尽可能快的做大规模,以规模优势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快速的兑现利润,化解掉投资的风险,曹沫却想着将产业链做长。
这里面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
董成鹏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中国市场有着更敏锐的观察跟思考,但曹沫却想着科奈罗食品的产业布局能兼顾到国内跟西非两地,就注定要做长产业链端。
曹沫支持徐滨在国内筹建天悦工业的产品开发测试中心,根本的原因也在这里。
徐滨最终还是没能将他以往的同窗好友兼新海大学客座教授郑潺原邀请加入天悦,但天悦工业除了与郑潺原在新海大学所主持的汽车动力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合作外,还是得郑潺原推荐,将郑潺原在德国留学、工作时的同事华人科学家黄忆江邀请加入天悦工业,主持产品开发测试中心的日常工作。
徐滨与徐立峥很早就考虑到西非跟国内的地理、气候等环境以及用户需求必然是存在差异的,在天悦贸易成立之初就在卡奈姆成立一个小规模的产品研发团队。
受限于卡奈姆工业生产及研发的实际水平,徐立峥亲自领导的这个团队并没有直接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更多是针对西非的地理、气候以及用户特定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明确新的产品开发方向,然后交给华宸工业在国内的团队去开发。
然而华宸工业的研发部门,对徐滨、徐立峥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完全是一种漠视的态度。
又或者说华宸工业的研发部门已经涣散到没有能力进行新的产品开发。
这才最终促使徐滨、徐立峥筹建独立的产品开发测试中心,开发天悦自己的摩托车产品。
徐滨也没有想要一步登天,短时间内就能迈入休旅型、越野运动型等中高档摩托车的殿堂,产品开发测试中心成立之初,主要精力还是开发适宜于西非特地环境及用户需求的摩托车。
徐滨对天悦贸易在西非市场的成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之前的成功,主要还是借助曹沫在卡奈姆经营多年的根基,利用价格上的优势,一下子就跟当地的直接需求对接上来,但实际上他们的优势并不能保持太久。
徐滨对国内同行了解甚深,知道竞争对手开发市场的能力并不弱,而中国这些年改革开放,使得国内车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极强。
徐滨预料到华宸工业继续封闭保守下来,天悦贸易的优势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是强烈的危机感令徐滨、徐立峥,坚决要开发新的车型,以巩固他们目前在西非市场的优势,为此他甚至都不主张着急去开发西非之外的市场。
西中非地形复杂,沿几内亚湾是狭窄的热带雨林,往北往东则是热带草原往热带荒漠过渡,对摩托车的性能需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这实际上几乎为所有的摩托车企所忽视。
更准确的说,摩托车所剩不多的巨头,一方面远不如车企财大气粗,一方面对西非市场也远不够重视,前些年甚至都将那里视作二手摩托车的倾销地。
“国外中高端摩托车,主要
还是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