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都好起来了 三(1/2)
1273年,7月5日,金口市,中央蒸汽动力工坊。
“咣!”
一枚巨大的圆柱形的重锤正在缓缓下降,看似动作轻柔,实际上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举重若轻。
不久后,重锤落在一根巨大的长条形钢胚之上,缓慢却坚定地往下压了过去,将这根光是看着就令人生畏的红热钢柱明显地压变形了一点,并持续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压力,然后才恋恋不舍地升了上去。
这一场景从原理上说来跟铁匠用铁锤锻造铁条没什么区别,但俗话说的好,量变引发质变,任何事物放大成百上千倍之后都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一种全新事物,此时此景亦然。哪怕是一个完全不懂的外行人,看到这种几千斤钢铁被巨大的机械捏扁揉圆的场景,都会情不自禁发出最真挚的赞叹。
“真是了不起啊!”郑绍明忍不住鼓起掌来,“这就是那台百吨油压机?”
陪同他参观这个车间的第一铸造厂四级工程师卢安庆自豪地答道:“没错,这就是东海工业最高技术的结晶之一,‘夔牛-100’油压机!它由一台新星-350提供动力,驱动油泵为锻锤的升降提供动力。由于有油压机构放大,虽然它的功率相比之前的蒸汽锤并没有本质的提升,但能提供的锻压力却大举提升,完全不一样了。”
郑绍明似懂非懂地问道:“那为什么会这么不一样呢?”
卢安庆组织了一下语言,答道:“这个……根据静压传递定律,不可压缩流体在各处的压力相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扩大液面的接触面积来放大压力,所以……这说来和杠杆定律相似,但是杠杆自身的刚度和强度是有限的,无法承受太大的力量。相反,无常形的液体反而再怎么承压也不会崩毁,可以承载巨力。这正应了阴阳相济、以柔克刚之理,也便是‘合道’……因此我们才能制造出这种强力的锻造机器,虽然看着体型并不比十吨的蒸汽锤大上多少,但锻压力十以倍之,也正是凭借它,我们才能整体锻造这么大的火炮。”
在东海蒸汽机产业进入正轨后,几乎每十八个月,他们所能制造的最大的蒸汽机的功率都会翻一番,而单位功率的制造成本会降低一半。在这一条稳定的路径演进之下,此时东海工业已经能制造缸径达到600的巨大气缸了,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新星-350”通用蒸汽机、“洪流-450”船用复胀蒸汽机、“开天-10”大型蒸汽锤等等先进技术设备。
这台“夔牛-100”油压机就是这个系列的新一款产品,它通过液压放大获得了巨大的锻压力,不过从本质上来说功率和蒸汽锤并没有太大区别,大力的代价是锻压频率要低得多,因此加工速度会慢上不少。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蒸汽锤更适合快速锻造一些小件,而液压机则可以用来锻造一些之前不敢想象的大件,比如说以吨为单位的大型火炮和大型船用钢构。
郑绍明转头看向卢安庆,眼神惊讶而感慨:“真是了不得,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他更感慨的是人而非机器。
这种充满了技术词汇的话若是从左武卫或是别的哪个工业部股东嘴里说出来,他就是听不懂也不会有什么奇怪,可眼前这卢安庆却并非股东之一,而是自本土培养起来的新人才。
曾几何时,这些后生们在工业和学术领域还只能给股东们打下手,可到了如今,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已经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了。
这当然是令人欣慰的好事,但当当事人真切地体会到这一变化的时候,还是不得不感叹一句“时代变了”。
卢安庆倒没体会到他的这份心思,继续讲解道:“跟中小型火炮一样,这道工序是把炮胚锻造成型,消除内部缺陷,提高炮体强度。后续工序会进一步钻出炮膛,然后再进行其它加工。”
郑绍明点头道:“嗯,这下子海军就又有新玩具了,120的线膛炮,好嘛,真是个大家伙啊。”
现在在台子上锻造的,就是总装备部和海洋部规划的中型舰炮的炮胚。
这种新炮结构与之前的17式轻型舰炮类似,120——这个重量相比之前两吨多的鲲炮并不算重,但它是锻造的钢炮,加工难度要高得多,只能用大力出奇迹的夔牛液压机来加工。
相应的,它的威力也要远超更重的铸铁鲲炮。鲲作为一型150口径的滑膛炮,发射的球形炮弹不过12-13kg重,而新式120线膛炮虽然口径更小,但配备的长条弹头却足有18kg重,再考虑到外形带来的空气动力学和穿甲优势,威力可要强上太多了。
说起来,之所以卢安庆来自铸造厂却管上了锻造的活,是因为这个第一铸造厂本来是常年生产火炮的,对造炮的需求和技术特点比较熟悉,因此在火炮制造由铸造转向锻造的关口仍然由他们主导。
120舰炮之前已经试制成功,不过鉴于88口径的17式已经够用,军方对更大的舰炮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因此量产进度不快。但上次军事预算会议之后,各方面决定把88炮的产能向陆军倾斜,毕竟陆地才是下阶段的主要进取方向。可是海军的换装压力也不小,不能就这么停下,因此他们又催促着加快了120炮的投产进程。反正它用的是新建的生产线,不占用既有产能,大家都舒服。
如今这条产线运转正常了,因此郑绍明就领了一个小团队过来参观一下,也算是射雕计划备战整军的一个部分。
卢安庆略显得意地说道:“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