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试炮(1/2)
沈兵想来想去,也猜不透赵高和李斯有什么阴谋,于是只能作罢。
沈兵心下暗想:
“大不了就像历史说的一般,等嬴政死后赵高和李斯假传圣旨要赐死扶苏呗!”
“如果是在以前,还需要担心。”
“但是现在……当沙州已被秦军控制在手里的时候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沙州这地方对外有阳关、玉门关两处防守,对内则是狭长的河西走廊。”
“且距离秦国还数千里之遥。”
“只要一自立……至少沙州能守得住吧!”
当然这只是保守的想法,其实以沈兵现在手里的十余万军力再加上正在培养的骑军以及占有优势的装备,与其余秦军都有一拼之力了。
又过了几天,欠就使人来报说是铁芯铜炮已制出了一门。
这比之前铭说的要提前几天,不过这并不奇怪……欠对新铁的铸造早就熟能生巧,而浇铸法需要的只是把新铁冶炼出来然后浇进模具就可以了。
沈兵没有急着去验收,而是让王贲去取几个药包来。
所谓的“药包”就是火炮发射用的火药包。
与其它火药不同的是,这药包里的火药就不再是胡乱配比了,而且硝石的比例还与现代黑火药一样,占四分之三。
沈兵可不希望好不容易制出的火炮到时运到匈奴城下却因为威力不足而无法发挥作用。
带着王贲、李岩两人乘坐马车赶到冶铁作坊的时候,就见欠正在打磨火门。
如果说这浇铸炮有什么难度的话,那就是火门了。
因为这火门是要求在厚厚的炮壁上留下一个小孔。
这个孔不能太大,大了就会漏气严重使火炮的威力成级数降低。
这样一个小孔无法用泥胚完成……泥胚只适合用于大面积成形,若是留这么一个细长条的泥在那,只怕两下半就被倒入的铁水给冲垮了。
另一方面,此时又没有钻孔工具,想要制好后再在炮壁上钻出一个小孔做火门,只怕没几个月时间是完成不了的。
为此欠就想了一个办法:
他先打制一个铁皮,然后将铁皮卷成一个空心小管,在里头填充上石墨粉两端封闭。
等铁水浇铸下去后,就飞快的用这根铁棒插入泥模内……铁管有一定的厚度,在铁水内没有那么容易熔化,于是就能保持住大致的位置并与铁炮融合在一起。
而铁管内的石墨粉其熔点高达3600度,远高于铁水的1500度,于是其始终不会融化并将铁皮撑开。
待模具冷却后,只要将铁管两端铲断倒出石墨粉,一个细长的小孔就成形了。
听欠的介绍,沈兵不由对古人的智慧感到叹服,他们总是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完成看似十分复杂的事。
不过欠看着那木架上铁芯铜炮也有些不明白,问了一个与王贲同样的问题:
“大将军,我等制这铜铁管又有何用?”
“此物重七百余斤,只怕很难用于战场……”
秦时的七百余斤其实只有现代的三百多斤。
沈兵之所以不把它做得更大,并不是因为没有铜铁,而是因为想着将来是要拉着它在沙漠行军……三百多斤是骆驼长途运输的载重上限,实在不行用马车装也没多大问题。
沈兵也没多做解释,只是从王贲手里取过一个圆柱形药包塞了进去。
当然,这其中要用一根木棍将药包捅到药室塞紧。
接着再放一颗实心铁球进去,同样用木棍将其顶到底部以防在中部卡住。
接着就取一根长针自火门探入刺破药包,抽出长针后再插入早就制好的导火索……这导火索其实可以直接用火药代替,也就是用长针刺破药包后就从火门处倒入火药。
由于火门只是个小孔,很快就会被火药填满,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内外相通的点火通道。
但很明显,导火索比火药要安全得多。
因为一旦操作不当,那火药就散乱得到处都是,一点火很容易就会点着放置在外的药包引发事故。
另一方面,就是用火药点火基本上是一点就开火,而导火索则会有一点时间延迟,这样点火的炮手有时间避开。
从没操作过火炮的古代兵士当然不会有这方面的的经验,于是沈兵宁愿多花点时间让人制作导火索。
一切准备妥当后,沈兵就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取出火折子。
正要点火就被王贲阻止了:
“大将军,这些小事让属下代劳便可。”
“大将军还是避远些!”
王贲知道那药包里装的是火药,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才让沈兵避开。
沈兵也没拒绝,毕竟他自己也不确定这火炮到底能不能成,若是因为制造工艺落后第一发就炸膛呢?
不过,若是这样考虑的话,就应该让一个亲卫去点。
但已经来不及了,正当沈兵这么想的时候,王贲已吹燃了火折子然后往导火索处一点……导火索当即“索索”的跳着火星往炮体里钻。
过了一会儿,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众人只见炮体剧烈的震动了下就翻到了一边……却是炮架不稳。
沈兵脑海里想的就是,应该将炮架改进一下,或是装上一对轮子让它能更好的消耗掉后座力而不是死死的顶在地上。
而且装上轮子后还便于战场机动,比如要转移时就可以直接用马拖拉。
再一看众人,全都呆若木鸡的望着那门炮,好半晌他们才反应过来,疑惑的问着沈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