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一次朝堂之争(1/2)
燕云十六州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的恢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状态,为此郭宗训准备下旨降低燕云十六州的赋税。
结果,以范质和王溥为首的文官们全都反对,他们认为,燕云十六州刚刚收复,至少应该免除三年到五年的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有关免除赋税,在郭宗训看来纯粹是扯淡。
生产力上不去,人口得不到增长,只靠免除赋税就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了?
老百姓能得到真正的修养吗?
免除的三年到五年赋税最终究竟养肥了谁,难道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心里就没点儿逼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燕云十六州不设置节度使,文官们都举双手赞成,因为节度使的位置是轮不到他们的。
但是燕云十六州要委派行政使,这十六个地方大员,可就全都是文官们的菜了。
行政使不是光杆司令去的吧,必然要设立行政使衙门,这……不用数了吧,大批的实权官职就会应运而生。
这些人去了燕云当官,真的都是去帮助燕云百姓休养生息的?
不管那些文官们信不信,反正郭宗训是不信的。
让朕免了燕云十六州五年赋税,你们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面积在现在大周国境总面积的占比是多少吗?
接近四分之一,这是很恐怖的数字,一个国家四分之一的土地五年不交税,太可怕了吧。
因此,郭宗训完全不同意免除燕云十六州三到五年的赋税。
就因为这个,这也是郭宗训登基之后,头一回跟三相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
“刘军师,魏伴伴,你们来给朕评评理,朕可以奖励农耕,朕可以鼓励商贸,但是要朕同意免除燕云十六州的赋税,那是万万不行的。”
刘伯温听完郭宗训气呼呼的发牢骚,微笑不语。
魏忠贤也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面,一声不吭。
“怎么,你们两个难道也认为朕该免除燕云的赋税?”
刘伯温摇了摇头,笑道:
“陛下,燕云的赋税免不免其实不重要,因为燕云已经被契丹人给霍霍的不剩什么了,即便是上缴赋税,只怕是也没有多少,陛下此举,一定还有别的目的吧?”
郭宗训这才露出了笑脸,一屁股坐在一个锦墩之上,翘起了二郎腿。
“朕自然是另有目的,咱们先说道理,关起门来说,燕云的百姓此前被契丹人欺凌,悲惨度日,几乎是生活在死亡线上,回归了大周之后,朕为什么要免除他们的赋税?”
刘伯温笑道:
“燕云的百姓被契丹人欺凌了二十多年,完全成了一群顺民,陛下这是不想让他们觉得这是我大周皇朝欠他们的,他们盼着回家,盼着能过上好日子,一旦免除了他们的赋税,他们会认为这是他们理所应当的。”
魏忠贤也接话道:
“顺民之所以顺,那是因为他们不敢反抗,陛下这是准备恩威并施,让燕云的百姓知道,既然回归了大周,就该继续做大周的顺民。”
郭宗训叹了一口气,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说道:
“收复燕云,然后朕要用大周其余各州上缴的赋税养活燕云百姓五年,这对其他地方的百姓不公平,朕马上就要对南唐和北汉用兵,这些地方一旦被大周征服,难道朕还要继续免除他们的赋税?”
“说句不好听的,朕不想让万民称颂什么天恩浩荡,朕只想好好的治理这个国家,维持皇权稳定,维持朝堂稳定,维持老百姓正常的生活状态,那么,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状态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朕不信这天底下有多少清官,人都是有贪欲的,朕派去燕云的官员,他们让朕让朝廷勒紧裤带养活他们五年,五年之后呢?他们能还给朕一个什么样的燕云?”
“这些话都没法儿当着文武百官说,说出来朕就成了他们心目中和口中的小人了,可是,事情真的不是这么做的,一个国家也根本不是理想化的管理就能治理好的。”
“这件事情,如果交给太后决断,三相再去蛊惑一番,太后十有八九也会认为免税才是天之道,才是大周太后和天子该做的事情。”
“朕担心的就是这个,朕绝不能让那些所谓的世家借着燕云免税的五年,吃空了国库却肥了他们自己的家族。”
“说白了,这是朕跟大周的世家大族头一回因为利益而产生的冲突,朕绝不能输。”
大周的世家大族,跟历朝历代一样,他们的子弟,绝大部分都是在朝为官的,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佬们更是代表着世家豪门。
他们这不是在治理国家治理天下,而是在为自己的家族筹谋。
长此以往,大周依然会陷入一个死循环,最终兴于世家的支持,也毁于世家的背叛。
郭宗训现在刚登基不久,很多政令都还没有来得及架构和实施,没了父皇郭荣的撑腰,郭宗训真的觉得自己还不如在当太子的时候来的痛快。
同福宫议事堂陷入了短暂的宁静之中。
郭宗训依然翘着二郎腿,也只有在这几个自己绝对的心腹跟前,他才能够如此的随意,如此的大发牢骚。
“陛下,声东击西吧,推出商税政策,把选择题留给那些世家大族,让他们去头疼。”刘伯温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军师说的,朕考虑过,但朕也觉得不妥,这就等于是跟他们讨价还价,以后再想推出商税政策势必会更难。”
“陛下您不想跟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