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民国之风流人物》

2345小说网(2345xs.win)

首页 >> 民国之风流人物 () >> 第310章 谁卫南京?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45xs.win/20150/

第310章 谁卫南京?(1/2)

11月3日拂晓,也就是老蒋期盼已久的国联会议召开的这一天。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这比原来的历史上早了两天,主要是因为金钊轰炸东京,让日本政府提前下达了增援上海的命令。

防守这里的,原先有张发奎第8集团军所属的4个师1个旅数万人的兵力,因老蒋一直认为日军全力进攻上海正面,不会有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故在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一一投入前方战场,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陶广第62师的2 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既无重炮,也无像样工事,面对十多万装备精良的日本生力军,结果可想而知。

守军迅速即被日军击溃,日军登陆成功后,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成立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日大本营规定其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任务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以结束战局为目地,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第17、第18师团按照预先部署,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

当老蒋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时,不禁大吃一惊。立即命令淞沪战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陈诚急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殊知。这个军刚从豫北调来,在松江附近未及集结完毕,即遭遇日军凶猛攻击,苦战3天3夜,未能退敌。

11月6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守军死亡殆尽。吴克仁率残兵据守西门,兀自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年仅43岁。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7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

与此同时,日第15师团在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这时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华夏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再不撤退将成瓮中之鳖,被日军一网打尽。此时的南京统帅部和淞沪战场各个高级指挥部已经方寸大乱,是撤是守,争执不下。

于是老蒋不再坚持。在11月8日晚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各部队完全没有章法,陷入极度紊乱。

此时金钊率领先头部队刚刚赶到衢州境内。闻讯大惊失色,一面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火速北上,一面命令福建空军,尽全力掩护淞沪地区的部队撤退,另外电令张君嵩,一定要稳住阵脚,有序撤退,尽量减少部队损失。由于有了福建空军的掩护,此时日军飞机在上海还没有这么猖狂,极大的减少了撤退部队的损失。

但是日军地面部队却是穷追不舍,势如破竹一一攻占上海各镇。本来华夏军队计划撤到吴福线、锡澄线、乍嘉线和海嘉线一带依托原有坚固国防工事,作持久抵抗,但当部队进入工事后,才发现混凝土用手可以捏碎,机枪射口大如门窗,各个碉堡间无交通壕连接,修建的300多个机枪掩体有一半不可用等等,甚至闹出了部队要进入工事一找不到钥匙二没有工事图纸的惊天大笑话。

自9日起,日军击退中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11月12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但是说到底,淞沪会战还是败了,而且是惨败!此战华夏先后投入七十多个师,七十多万部队,在淞沪地区,与日军鏖战三个月,最终以失败告终,此战华夏军队伤亡达二十七八万,而日军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日方公开宣布死伤四万余人,其实际伤亡达到十万余人。(之前所有数字都是伤亡,而非死亡!)

上海沦陷之后,日军兵锋直指南京,老蒋慌忙在南京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守卫南京事宜,金钊也受邀紧急赶往南京参加了这次会议。

老蒋在会上询问众将关于防守南京的看法,李宗仁和白崇禧从军事角度上均不主张固守南京。

老蒋不禁闷闷不乐,非常生气的说道,“南京乃是政府首都,又是总理陵寝所在地,若是不战而退,我等如何对得起总理在天之灵。有谁自告奋勇愿意守卫南京?”

老蒋的话音一落,会场立刻陷入了沉默之中,在座的都不是傻子,都知道南京已经无险可守,谁也不愿意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因为谁也不愿意背上一个丢失国都的污点,那样对于他们的政治前途十分不利。

金钊也是闭口不言,因为熟知这段历史的金钊知道,这时候有人会主动站出来的。倒不是金钊不想接这个任务,而是金钊担心

状态提示: 第310章 谁卫南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