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5章融资难题(1/2)
此前,温江富民铁工厂,本来是一个不入流的生产作坊,都算不上企业。但在改革开放、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在只要是个作坊,只要开个商店,都能大把赚钱的时代背景下,温江富民铁工厂发展起来了。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正好,锦城钢铁厂要优化产业结构,把连年亏损的农具生产车间,转产为钢筋生产车间。
温江富民铁工厂抓住这个机遇,在低价引进农具生产车间设备的同时,也承接了农具生产车间的市场。
胡志强知道,大干一场的时机到来了。要安装先进设备,得有厂房。
胡志强和老张、老吴,拿着测量工具,在现场比划,自己设计厂房图纸,自行采购砖、砂石、水泥、木料、瓦匹等建筑材料。
十几个打铁家庭作坊里的120余名铁匠,不论年龄大小,都被富民铁工厂招录为职工,按月发工资,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铁匠们摇身一变,变成了集体企业的正式职工,端上了铁饭碗,大家都很高兴。
胡志强对老张说:“厂房得赶紧承包给工程队来做,争取一个月内完工。”
老张说:“铁匠们都是全能型人才,打铁是把好手,建房也非常在行。厂房就由厂里的职工自己干。”
材料到位后,铁工厂的厂房就破土动工建设了。厂房设计为开放式的空间,砌上围墙,立起柱子,搭上架子,盖上瓦片就成了。
因为建设工艺简单,不到十五天,近3000平方米的厂房就建成了。
胡志强忙着找卡车,把设备装运回厂里来。安装调试设备,需要技术力量支持。
胡志强把老同事陈班长、曾师傅、徐师傅请过来,手把手指导厂里的职工安装和调试设备,直到设备正常运转。
铁匠们打铁是行家,但运用先进设备,却是门外汉。在苏建国的协调下,锦城钢铁厂的陈班长、曾师傅、徐师傅作为技术顾问,为期两周,对铁匠们进行操作技能培训。
因为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铁工厂的产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20倍。
胡志强对老同事陈班长、曾师傅、徐师傅说:“几位,干脆就留在我们厂当技术顾问算了。”
陈班长、曾师傅、徐师傅笑了起来,他们都摇头拒绝了。在他们看来,富民铁工厂跟锦城钢铁厂,相差十万八千里。
此时,胡志强最棘手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
建设厂房的建材,全部是赊销来的,厂家已经多次讨要货款了。
购买锦城钢铁厂的设备,说好的3万元,至今一分钱没给,马主任已经打了几个电话来问了。
产能提升了,得大量购进原材料,这也需要钱。
120多个工人,建厂房就干了将近一个月,现在等着发工资。
而铁工厂的账户上,只有2万元现金。
钱从哪里来?胡志强首先想到的,就是银行。
胡志强和金大妈首先找到农业银行,申请贷款。对于铁工厂这样刚刚投产的企业,农业银行不放心,他们客气地说,今年的贷款指标用完了,回绝了胡志强的请求。
胡志强和金大妈又找到信用社。信用社直接告诉胡志强,富民铁工厂这样刚刚投产的企业,不符合放贷要求。
胡志强和金大妈又跑了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都没有争取到贷款。
胡志强这几天搞得焦头烂额,他召集老张、老吴和金大妈开会,让大家想办法。
大家都说,其他的事可以想办法,钱的办法,非常难想。
胡志强说:“今天,我们必须得想出办法来,否则,铁工厂就只有停产了。”
金大妈说:“要不,让每个职工凑一点?”
老吴说:“亏你想得出来,职工们正等着发工资呢,你还要他们凑钱,他们不骂娘才怪呢。”
胡志强问老张:“我们到底是什么企业?我们的娘家是谁?我们赚了钱,到底由谁来支配?谁来领导我们?”
老张说:“你这几个问题,问到核心和关键了。我们得把妈家找出来。”
老吴说:“还用找吗?是县政府建的铁工厂。厂房是县政府无偿划拨的,1000元启动资金是县政府出的。妈家就是县政府。”
胡志强说:“那我们属于国有企业啦?”
老张说:“当初,县政府是按集体企业模式来筹建铁工厂的。所以铁工厂的职工招录等,都没有通过人事部门,由厂里自己组织的。”
胡志强说:“呼们先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但是县政府组建的厂,现在我们有困难,只有找县政府了。”
老张说:“对的,只有给苏副县长报告。”
苏建国在县里,分管农业和工业,业务非常繁忙,这几天刚好出差在外。
这边找不到苏建国,那边,锦城钢铁厂因为收不到货款,不肯给铁工厂发铁丕和钢丕了。
没有原材料,工厂就得停产。
正在胡志强一筹莫展的时候,温江县铜锣街的老李铁匠跟胡志强讲,他认识一家农机站,有许多废旧钢铁,可以去和人家联系一下,当废旧物资收购回来,价格也不贵。
胡志强安排老李铁匠,带着他儿子小李铁匠,赶紧去落实这个事,有其他废旧钢铁,也一并买回来。
值得庆幸的是,老李铁匠做成了这笔生意,一下子赊销回来10吨废旧钢铁,约定半个月后付款。
这让胡志强喘了口气。但他不敢怠慢,让老李铁匠再联系购买类似的废旧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