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 金簧玉磬宫中生(2/3)
够后人学的。这些士子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居然还出洋游学?奴才听说一幅对子,专门骂这些不知廉耻的士子,叫‘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真是一针见血!”“嗯。洋人的坚船利炮自然是厉害的,可咱们大清的性理道德之学又岂是哪些茹毛饮血之人比得了的?”慈禧晃着手中的奏折,语气中有些不屑一顾。接着又说,“这些年,光见各省督抚频频奏请派遣士子出洋游学,几曾见有洋人要来我中华拜师求教?”
李莲英也不知道如何接话,正待打个哈哈岔开话题的时候,就听慈禧自顾自地往下说:“呵呵,如今这些洋人也知道我大清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是他等蕞尔小邦所能比拟,想着要派遣学生来游学,说什么如获应允,可以充抵部分庚子赔款。真是好笑!”
“竟然还有这等事情?”李莲英也是一愣。
“圣祖仁皇帝和高宗纯皇帝的时候,朝鲜、安南、琉球、廓尔喀这些属国倒也曾派过士子入国子监,不过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但泰西这些洋人要派人过来,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遭。”慈禧有些得意地扬了扬手里的折子:“这不,外务部接到各国的照会,也拿不出什么章程了,所以上了折子来问。”
“嗬!这是万国来朝啊,足以媲美圣祖仁皇帝和高宗纯皇帝时之盛事!”李莲英一脸与有荣焉的兴奋劲,“要是洋人也来了几千人,那可怎么安置啊?”
李莲英的担心,就好比某人在操心“中了五百万之后,那么多现金放哪儿”一样令人蛋疼。不过老佛爷和李莲英都没蛋蛋,所以他们不怕。
“要来多少人?这折子上真还没说。”老佛爷又大致看了遍奏折。
李莲英试探着说:“要不……召外务部的人来问问?”
老佛爷看了看窗外,现在是下午三点半钟左右,夏天天长,一时半会儿还黑不了天,心想:难得遇到这种新鲜事,那就高兴高兴吧。于是点点头:“那就传外务部的人来问问吧!”
李莲英一躬身,退出书房,召个腿快的小太监:“太后懿旨,传外务部相关人员,询问洋人派遣游学生事宜。”小太监重复了一遍,没问题,撒开脚丫子就朝宫外跑。
老佛爷可不管外面是如何的鸡飞狗跳,派人把批好的奏折送回军机处,而后倚在床榻上就着热茶,吃了几口御膳房刚送来的小点心。一壶六安瓜片还没喝完,门外的太监进来禀报:“启禀老佛爷,外务部尚书那桐、司员唐国安觐见。”
老佛爷微微一颔首,一旁的李莲英代答道:“传!”
时间回到半个钟头前。
在外务部衙门正堂上,年近半百的那桐正和几位幕僚一边喝茶,一边说些官场上的碎事。那桐是满洲镶黄旗人,和当今的慈溪皇太后同样姓叶赫那拉氏,或许因为这个缘故,仅仅是举人出身的那桐,在庚子国变、帝后西狩之时,被充任为留京办事大臣。眼下,更是官至外务部尚书、会办大臣、步军统领、管理工巡局事务。这些年仕途坦荡,加上养气工夫,心宽体胖的那大人看上去只有四十岁。
此刻,他靠在太师椅上,手摸着油亮的短髭,表面上听着师爷们说话,心里却在筹算着晚上是去庆宁部听王倚云的段子呢,还是答应盛宣怀在同春园的宴请?这可是两难选择,去同春园,那盛宣怀自然少不了孝敬些,怎么着也得几千两吧。但一想到王倚云那秀媚不让韶华女子的神态,心中不禁一荡:你说这男子怎么也长得那么祸国殃民呢?
正思谋间,打门外跑进来一侍从:“爷,宫里来人,宣您觐见!”
“人呢?”那桐连忙抛开那些绮思,在椅子上坐直。那些师爷也赶紧站起来。
“在门外。”侍从连忙答道,“说是太后想询问洋人派遣游学生的事……”
“赶紧准备轿子,马上进宫!”那桐一声令下,周围的仆从都忙碌起来,蟒袍、官靴、顶戴都递过来。一边穿,那桐还吩咐:“这些日子,洋人派遣游学生的事是谁在管?”
“回爷,是度务司司员唐国安在办。”一旁幕僚的连忙回答道。
“那让他给我一起进宫!”那桐紧了紧袖口,随口吩咐道。
就这样,被埋在一堆文书里的唐国安被揪了出来,作为陪绑。听说要进宫,在体制内呆了近二十年的唐国安还有些紧张,毕竟还没这么直接面对过帝国的最高层。
那桐就轻松多了,一个月即便没事,也要进几回宫。最近部里没什么大事,也不怕老佛爷念叨。倒是这洋人不好好在自家呆着,不远万里跑来大清游学,难道又想整什么幺蛾子?路上问了唐国安几句,都是些洋人的玩意儿,一时半会儿也闹不明白。只好吩咐唐国安:“一会儿老佛爷问话,你来回奏。”
“是,大人!”唐国安知道这是个机会,连忙应允。
走了一会儿,到储秀宫门口的时候,那桐又回头叮嘱一句:“回话的时候,捡老佛爷高兴的说,知道么?”也不等唐国安答允,一步跨进大门。
老佛爷今儿心情不错,那桐、唐国安请安之后,赏了座,还赐给每人一盘小点心。只是两人哪里敢坐、敢吃?说是坐,只有小半个屁股搭在锦墩上;说是吃,一粒豌豆黄只咬了层皮儿。
慈禧太后也不管他们,估计这模样是看多了,抬眼一扫,然后问道:“今儿刚看了你们的折子,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