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匠人(1/2)
紫禁城,御书房。
新开口堡的大胜、永安堡陷落、新河口堡大战正酣的消息,两个时辰之后,弘治皇帝就收到了。
这还是由于冰天雪地,信鸽无法到达,由快马传递而至。
很快,影卫就调出了林氏的资料。
弘治皇帝眉头紧蹙。
作为大明的皇帝,他对于宣府的重要性一清二楚。
这些年,飞狐岭关已经成了宣府边防最重要的隐患!
也是一触即发的大麻烦!
若非如此,弘治皇帝也不会省衣节食,将八达岭段长城合拢。
今天,这个麻烦爆发了。
宣府五堡之一的永安堡,陷落了!
陷落的主要原因,是鞑靼人的内应,是大明出了叛徒!
但连同锦衣卫、东厂的消息,也得不出林氏会成为鞑靼人内应的理由。
更得不到林氏有暗通鞑靼人的证据。
无论是大明内部,又或者草原细作,都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唯一有用的,林氏祖上是福建人!
弘治皇帝勃然大怒:“查,必须一直查下去,查出原因为止!”
牟斌、陈宽二人瑟瑟发抖。
事已至此,他们就算抓了林氏全家又如何?可那林东,乃是林氏偏远的族人,这些年来,一直忠心耿耿,毫无叛变的迹象。
不一时,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个阁臣到了,刘大夏也到了。
只有张懋未至,他一直呆在神机营。
作为宣府最重要的城堡之一,永安堡既是新河口堡的有力支援,也是连接洗马林堡与新河口堡的中转站。
无论是刘健三人,还是刘大夏,均知道此处的重要性。
更知道新河口堡、洗马林堡万一同样陷落,那么朝廷除了召集大军北上勤王之外,再没有别的选择。
可是,大明内部蠢蠢欲动……上次兀良哈潜入哪里都不曾清楚,南方波涛汹涌,勤王的军队到底是什么心思?
谁敢保证!
牵一发而动全身!
刘健捋捋胡须,来了个老成持重的建议,道:“陛下,事已至此,臣建议武功卫北移,以防不测。”
弘治皇帝把眼观其他人,三人都点点头。
弘治皇帝目光若海,深沉无比。
武功卫近五万大军,是距离宣府最重要的军队,平素护卫京畿,也兼护卫八达岭一带,更是不久之前于延绥更替回归的百战之师。
若是这支军队去,战力倒也无虞。
但弘治皇帝不同意这个方案:“朕相信镇朔将军,也相信太子,此时朝廷需要做的,是保证宣府一应后勤物资不得短缺,而不是贸然调动京军。”
刘健稍作沉吟,便不再劝。
君臣数人看着地图,眉头都皱了又皱。
若是武功卫不调动,那么……总不成调动山海关?
可辽东怎么办!
大家的念头动来动去,弘治皇帝始终不为所动。
弘治皇帝吩咐道:“去传焦芳……对了,去皇庄唤刘瑾来此!”
很快,焦芳到了。
连同刘瑾也被抓了来御书房。
焦芳来得很匆忙,大战一起,最忙的就是他!
他不但要准备黄河诸般事宜,委派工匠官吏去勘测现场,更要准备黄河诸般细事,更重要的是,军需物资全部需要他操心。
焦乌头,最近头发都白了!
焦芳奏道:“陛下,宣府、大同以及延绥所需物资,臣已按原有数量,加拨了五成,连同太子殿下要求的匠人,亦紧急协调中。”
弘治皇帝一听协调,眉头蹙得更紧了。
因为,此时大明还当真缺匠人。
一个皇陵,一个黄河,兼派去宣府陷落的,京师附近当真难寻人手。
南京倒是有!
可要从南京调人,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到。
考虑了半天,弘治皇帝道:“所需匠人,一部分交由应天府招募,一部分至皇陵调配,总能满足宣府所需罢。”
焦芳想了想,马上告辞而去。
倒是刘瑾,却不像焦芳这么老谋深算,也没有朝廷政客说话这么委婉。
他更不顾弘治皇帝把修自己坟墓的匠人,都挪用给了宣府。
可见弘治皇帝心情之恶劣!
刘瑾直接就哭诉:“陛下,殿下所需的物资,奴才已经提高了三倍价格,那些个没良心的家伙仍然不肯卖……”
弘治皇帝冷笑起来。
很好,总有人想要发国难财!
可你们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
你们更不看看,太子殿下要做的是什么!
是武器!
没有武器,如何保卫国家!
弘治皇帝淡淡地道:“尔自去寻仁和公主,想必她处必有库存。”
待刘瑾走后,弘治皇帝立即问陈宽:“东厂的番子,不曾被冻得拿不起刀子罢……”
————分段————
京师抓了几个人,兼砍了几颗脑袋,太小儿科了!
对于新河口堡来说,每一刻都在掉无数脑袋。
双方都在咬牙支撑!
张浚组织了两千武功高强的边军战士,已经打退了鞑靼人两拨险险的进攻。
蒙郭勒津、喀尔喀的精锐骑士,下马也是能拼能战的强手。
对于大明军神来说,他一眼就看出了这群人的战斗力。
这群人尾随奴隶而来!
在城墙上集火的情况下,只是牺牲了数十人,就能登上城头,这群人堪称精锐中的精锐。
可大明的火箭车威力再大,也需要填装,更需要挪动。
鞑靼人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