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黄河当治(1/2)
为焦芳打点了弘治皇帝,并不代表着焦芳就稳妥了。
而是代表着焦芳要忙碌了!
更代表着焦芳要懂事了!
比如,去讨好原工部尚书曾鉴老大人,就让焦芳很为难。
大家同一个岁数,你丫非要显得自己老,让老焦情何以堪!
但是,朱厚照提醒他。
焦芳同学,如果要省事,不想节外生枝的话——让曾鉴老大人在致仕书上,推荐一下你,几乎就板上钉钉。
你要是不愿意……万一老曾推荐另外一个人,虽然皇帝陛下不一定同意,却也很麻烦是不是!
除此之外,老焦啊,你更要联络你的老乡。
比如,马文升你肯定是不愿意的。
但是内阁首辅刘健刘公,和你没什么仇怨。
他也是你的老乡嘛!
去联络联络感情,最起码少个人说你的小话,少个掣肘是不是!
就更有把握是不是!
焦芳长叹一声,老夫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没想到还要去当老瘪三,去给人家拍马屁……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于是,焦芳欢天喜地去忙碌了。
朱厚照骂道:“呸!这个官迷!”
然后,悠悠然回了大德银行。
没过几天,朝廷忽然收到了万民书,河南、山东近黄河之民,请修缮黄河水利。
这些奏则,立即就到了内阁。
内阁不敢耽搁,马上递到了御书房。
很快,内阁三位辅政大臣,与六部尚书都来了。
大家要讨论这件事,并决定到底修不修。
弘治皇帝不置可否,任由大家争论。
李东阳目光闪烁,目光幽深,一言不发。谢迁捋着胡子,笑意盈盈,偶尔发表一下意见。
三边总制秦紘老大人也来了,但这位老大人除了兵事之外,一个字都不提。
刘大夏问他意见,他干脆装起了迷糊。
至于刑部尚书闵珪、礼部尚书张昇、工部尚书曾鉴,都含含糊糊。
谁也听不出这些家伙,到底什么意思!
但刚刚调岗至吏部尚书的马文升,与刚刚上任户部尚书的韩文,表达了一致意见——修,必须修!
坐在角落里的朱厚照谓然叹息,果然啊……都特么是家乡人。
一个山西的、一个河南的,要是不为家乡说话,会不会被人喷死!
有了这两人说话之后,事情就好办了。
有了这两位衬托,刘健再发话,就显得没那么小心思。
刘健站出来,道:“当修!”
刘老大发话了,李东阳、谢迁也很快表达了意见:“当修!”
但问题仍然不出朱厚照意料之外,怎么修才是大问题!
北堵南分是国策!
动摇了这项国策,大佬们的政绩呢?
刘大夏第一个表达了意见:“黄河之患,在于南流贾鲁故道、涡水、颖水,在于北决山东运河,亦在于开封决溢,更在于引黄河之水济运。故臣建议,于淮水、涡水、颖水大力筑边,于金龙口、太黄寺、黒洋山西湾、黄沙岗等地筑造堤坝……”
朱厚照心里哭笑不得,这个二货啊……除了造堤坝你就不会干点别的?
挖一下淤泥会死么!
再说了,前面这么多教训还不够?
非要在一个错误上不停犯?
偏偏,弘治皇帝笑眯眯地,仿似听得极其入神,极大地鼓励了刘大夏。
就连刘健、李东阳、谢迁,也不断点头。
朱厚照听得直打哈欠,心里立即明白,本次绝壁是不会有结果了。
————分段————
事实也是如此!
弘治皇帝得了他儿子每年至少五百万银子的承诺,怎会还搞老一套!
再加上,朱厚照于河北修缮的水利,当真是立竿见影。
弘治皇帝差点就把其它军队的屯田,统统给了朱厚照。
幸好朱厚照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一不说天底下暂时没这么多流民,二来说军队的头目们会乐意了?
朱厚照上次接管羽林卫,可是杀了上千人!
但修缮水利之后,河北绿油油的一片,让弘治皇帝喜笑颜开。
在京师有了粮食保障之后,弘治皇帝的心思开始活络了。
可弘治皇帝仍然不表达具体意见,只是淡淡地吩咐:“内阁并工部拟个条陈,列明具体事项,改日商议罢。”
这个时候,焦芳就跳出来了。
他的奏则里,洋洋洒洒几千字,列出了具体需要修缮的内容,列出了需要花费的银两,更列出了这些银子……河南乡亲们愿意出!
是的,银子当然不能是朱厚照出。
否则,他这个太子为了拱一个大臣上位,不惜花费巨万。
其他人怎么说!
太子殿下的钱哪里来的?
作为太子殿下,您怎么可以拥有这么多钱?
太子殿下的钱,是不是应该上缴国库?
太子殿下,您就应该老老实实呆在东宫里,出来瞎厮混什么!
朱厚照脚趾头都能想到——无数人,会找出无数的理由,来弄走朱厚照的钱!
然后!
无数人,会有无数理由,将这些小可爱揣进自家口袋。
但河南乡亲们捐献银两,这个很政治正确啊。
当然,这个数目也不能太大了,更不能太小了。
所以,焦芳的奏则里,只写了几百万!
偏偏,就是这个几百万银子,引起了所有人的觊觎。
因为……
几百万,劳资也能募捐啊!
几百万,有什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