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举荐(1/2)
朱厚照举荐的人,当真妙到了极点。
论武艺,在薛翰这个年龄段,别说大明,就算普天之下能打赢他的也不多!
张破虏那种怪胎除外!
论文采,薛翰身为倪岳先生的关门弟子……随意拉几个翰林学士,也不敢说赢得很轻松!
万一输给薛翰,也并不是什么意外!
论兵事,无论是否有战争经验,可薛翰于安营扎寨、行军布阵之基本功,是秦紘、张懋、朱辅等人纷纷称赞的存在。
论关系,上一代阳武侯虽是大明屈指可数的勋贵驸马,每每为人诟病,可却实打实陨落在边关。
人家都为国捐躯了,谁还敢说他作为勋贵不务军事,谁还敢说他结皇亲别有心思。
甚至,不少文人讴歌这位忠于爱情,必国而忘家的勋贵!
这一代阳武侯更是由皇家赡养长大,薛翰作为皇帝陛下的亲外甥,太子殿下的亲表哥,前途怎能以限量来形容!
所以,薛翰的忠诚毋庸置疑,能力……起码纸上谈兵是没问题的。
最妙的是,刘大夏列举的人,始终存在某方面的缺陷。
而且,别看边关军务由兵部把控了。
可帝国真正的揸飞人,一把手,并不是兵部,而是皇帝!
皇帝在此,大家立即有了商讨的可能。
朱厚照给张懋打了个眼色,张懋立即开始胡搅蛮缠。
刘大夏举荐了数人,张懋要么就以此人不通军务,要么就以此人不通武艺,要么就以此人没有行军布阵经验来打击。
偏偏,李东阳也抽风了。
他虽不同意薛翰,也不同意刘大夏的人选。
神助攻!
直到此时,朱厚照才悠悠地说出他的真正人选:“那么,儿臣退一步罢,原宣府参将、现羽林卫卫指挥使张雄如何?”
弘治皇帝立即同意。
李东阳也立即闭口,停止了举荐的心思!
说实话,对于薛翰这个侄儿,弘治皇帝是极其满意的。
他作为父亲,下意识忽略了薛翰对于朱厚照的言听计从。在他看来,这是作为表哥,对于表弟变相的支持。
弘治皇帝的认知中,薛翰必然是优秀过朱厚照的!
可薛翰有一个最大的缺陷,他太年轻了!
薛翰还不曾成亲,阳武侯还不曾有下一代!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里……这让弘治皇帝即便再喜欢薛翰,再认同薛翰的能力,也不会同意薛翰出任大同镇守。
可张雄是谁?
这是影卫中脱颖而出的人物,这是原宣府的几个大将之一,这更是对皇家最忠心的超级人选!
为何白玉等人会升职这么快?
原因也在于此!
这些影卫,从小就被灌输忠诚的概念。终影卫一生,为国捐躯者比比皆是。
更何况,弘治皇帝对于兵部就没有意见?
你敢扫太子的脸,岂不是扫朕的脸面?
兼弘治皇帝这种将制衡玩得炉火纯青的人,又怎会随意让一方势大!
所以,张雄立即成为了最佳的人选。
并且,弘治皇帝无比清楚,张雄虽是太子的人,可是……太子非常有钱!
————分段————
朱厚照本想亲自去大同。
在他看来,整个战局中,大同是最好的突破口。
只要集中力量,对鄂尔多斯、永谢布来一局狠的,形势就会变化。
无论是游曳的喀尔喀,还是兀良哈,哪怕他们将目光更多投向大同,也能缓解宣府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大同此处与宣府不同在于。
大同的长城毫无损坏,大明完全可以依凭长城而守,拒敌于国门之外。
大不了,就是耗损无数的资源。
偏偏,朱厚照从不缺钱!
谁敢来,都可以凭资源耗死他!
宣府又不同!
失去了飞狐岭关隘,鞑靼人随时可以分割大明长城内的军事基地。
将至关重要的洗马林堡、新开口堡、李信屯堡、膳房堡、新河口堡等等,变成一个个孤军。
此时,怀安县与万全县就至关重要了。
只要鞑靼人陷落此二地其一,就捅开了拱卫京师的大门!
大明想要用资源来消耗鞑靼人,就只能坚守万全县与怀安县。并且,护卫万全县与怀安县的堡垒不能陷落。
否则,万全与怀安也会成为孤军。
会直接面对鞑靼人!
这种地方,若是鞑靼人不顾一切,学瓦剌也先拼死一搏,当真打下来了怎么办!
在张雄去了大同之后,朱厚照就改变了想法。
有羽林卫在大同,大同几乎就万无一失!
甚至,大同进可攻、退可守,不但能随时分兵援助宣府,还可以对延绥支援,进而对河套平原造成压力。
所以,朱厚照决定了。
他要去宣府!
当然,朱厚照没有上辈子那么蠢。
他根本不提怎么开启这场战役,也不去讨论战略目的……他用了另外一个借口。
朱厚照道:“父皇,羽林卫去了大同,儿臣也无事可做,后勤护送兼激励军心这种事情……就交给儿臣罢!”
这句话,谁也挑不出刺来。
本宫没说要去打仗,也没说要去拼命,更没说要去找达延汗单挑。
本宫只是去护送物资,顺便出个面,激励大家一下。
谁能说三道四!
可本宫要是去了宣府,谁能管得了本宫!
朱厚照想岔了!
弘治皇帝何等了解他!
他这么一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