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议定迁都(1/2)
士族者,喜欢将名士类比,譬如颖川四长,黄巾三杰等。而荀彧列榜的为景桓四郎、招贤四子。
景桓四郎最先出自于太学生之口,后广传洛阳及司隶,分别为景桓侯张安、上军校尉崔琰、谏议大夫荀彧和中军校尉张合。
张安已故,自不多说,崔琰,张合领西园军,势力鼎盛之时可节制大将军何进。至于荀彧因辅助灵帝施行度田令被世人所知,这三人爵位虽不比吕布,却可左右景桓党人,且洛阳丈田那数月,荀彧掌令四方,驱兵强硬,时人称赞有党魁之姿。
今日朝堂之上,荀彧之言失了风采,似有依附董卓之意,引得崔,张二人不满。
“丞相缪赞,彧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不可高称。”荀彧持礼回敬董卓,恭顺之态演变助纣为虐。
“文若不必自谦,本相就看你有才,你且说说迁都之策。”董卓不管荀彧真心与否,只要支持他迁都,一切好商量。
“丞相若要迁都,必先遣人去长安经营修缮,不知丞相可有人选?”荀彧出言做问。
董卓沉吟了片刻,抬头环视朝臣,目光最终落在老臣王允身上,王允自洛阳伊始便拥护董卓,深得董卓信任:“子师先生,此事怕要让汝走一遭。”
“愿听丞相吩咐。”王允老道,心智坚定,虽假意拥贼,实则多与杨彪,黄琬等人暗地联系,意在除贼为汉,可谓气节人物。
“文若以为如何?”董卓在朝只惧手握兵权的景桓党人,董卓敢明杀一百个士族,却不敢暗劫一位心灰离朝的景桓贤才。
“子师先生牧方有道,可任此职,但朝廷西迁,统御显弱,非世族一家可撑起人才中枢,彧以为还需一位寒门领袖,如此方可引贵贱才子入长安。”王允出于太原官宦世家,可谓最正统的士族人物,但荀彧恪记景桓侯选材策,欲再推一位平民人物。
董卓微微点头道:“本相知一人,此人姓陈名道,字为公,可为子师先生副手,季珪你看此人如何?”
崔琰没想到董卓会与他问答,遂快步上前:“陈道此人,琰略有耳闻,以讨食为生,恶名昭着,非良选也。”
“哈哈哈!对对对!季珪所言甚是,此獠挨户讨食,着实可恶,非天理可容也,愿道人行街,天雷击之,祝道人入院,业火焚之。”董卓朗声大笑,口中恶毒诅咒,这道人每天吃他的,喝他的,还时时想着和他作对,现在听见崔琰骂他,董卓喜笑难抑。
“咳咳咳!”荀彧暗咳三声,不敢明言。
崔琰则有些不明所以,又道:“只是讨食而已,不必天诛地灭吧。”
朝臣也不知董卓为何如此憎恨陈道人,故而不敢迎言奉承。
“董相,道人的确难堪此任,彧以为河南尹朱公可当此职。”荀彧引话入正题,朱儁寒门出身,功勋卓着,可为平民表率。
“右车骑将军的确不错,只是为人过于顽固,本相怕他不愿入长安。”董卓当年为将,把这几个老对手摸得通透,故知朱儁为人。
“天子事,臣岂有不从道理?彧可荐一人去劝服朱公。”
“何人?”
“河东卫家,议郎卫觊。”荀彧推出一人。
“也罢,就让卫伯儒去试试。”董卓说话间起身向刘协一拜:“陛下,右车骑将军多年匡朝,功绩斐然,老臣愿表其为太仆,望陛下体恤忠干。”
董卓发话,刘协不敢不从,即下令擢朱儁为太仆,命他即日赶赴长安,修缮宫宇,安抚民生。
半个时辰之后,董卓授予卫觊诏书,命他即刻启程中牟县。
“文若,这样寒门贵胄共坐一堂,汝等可满意?”董卓有些体乏,欲要罢朝。
“丞相睿智,彧还有一事要丞相定夺。”荀彧追言再请。
“且说来。”
“天子迁都,洛阳周边数百万民是去是留?”
“自是随帝西迁。”董卓兴致淡淡的说道。
“那敢问丞相,何人督军迁民,若届时发生纷争又做如何?”
“本相兵力掣肘,届时再说吧,路途遥远,死伤一二也难免。”董卓可不会善待这些百姓,万事以军旅为先,凉州骑为重。
“丞相此事不妥!迁民事杂,一旦马虎,遍野浮尸,人人哀怨,有亏丞相威德。”荀彧抬手制止,决然不从。
“那汝想怎么办?”董卓还惦记着离洛阳之前大肆抢掠一番,火烧宫宇,不给关东诸侯留下一砖一瓦,荀文若的再三阻拦让他生了火气,心叹:难道要把这些百姓当祖宗供着吗?草芥之人活着就不错了,哪有这么多的要求?
“丞相,自古天下以民为本,迁都动辄就是数百万人,丞相口中的死伤一二会给朝廷带来声誉大损,且关东诸兵更加憎恨丞相,君子爱民,不宜如此啊。”荀彧心中责骂董卓目光短浅,数百万人口可化多少田地,多少军旅,岂能如此行事?
“好,谏议大夫言之有理,那这些百姓由你来护送如何?看凭你一人之力能否保他们周全?”如此庞大的人数每日要消耗多少粮草,若不急行,凉州军迟早会被他们吃垮,董卓可没有那么厚的家底。
“彧愿领此职。”荀彧要保住朝廷的根基,不能让董卓虐杀这些百姓。
“哈哈哈!文若,行军迁民不是口上那般简单,需要如云的兵马伴行,方才能稳住秩序,你可明白?”董卓摇头藐视荀彧,心叹:这些文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行军。
“彧明白,彧请丞相调左车骑将军兵马入洛阳,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