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梨园秋》

2345小说网(2345xs.win)

首页 >> 梨园秋 () >> 第二十四章 泰不华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45xs.win/216651/

第二十四章 泰不华(1/2)

临安路总管衙门。泰不华换下一身公服走进后衙花园。

泰不华出身于萧慎的伯牙吾台氏,和皇后一个姓,但这个氏其实是个大部落的总称,泰不华的家里并不是贵族,他的祖上只是伴随萧慎军南下的探马赤部队的普通小卒,后来跟随队伍驻扎江浙,直到泰不华的父亲才做了台州的录事判官,泰不华因此有机会拜江南大儒为师,

作为少数精通儒学的萧慎人,和其他萧慎人一起考科举时泰不华简直是无往不利。毕竟他的大多数同年读读白话写的戏词散曲还行,但想要他们攻读经史子集,可就要了老命了。

泰不华年少成名,十多岁考中了专门给萧慎和色目人准备的右榜举子,萧申第一届科举,他在殿试上直接考了右榜状元,那时他才十六。

泰不华名满天下,而后一路官运亨通,现在他不满四十岁,已经做到了临安路总管。

之所以升的这么快也是因为他是少数精通儒学的萧慎官员,比起怯薛军里那些汉话都说不利索的贵族子弟强的太多,放到地方,多少能做一点事情。

今年临安洪灾席卷极广,泰不华手头几乎有忙不完的事情,本来今天他还要去下面州县监督冬天放粮的事,可因为大雪交通暂时断了,不能通行,他终于能早些休息,于是散了府衙之后就回到后堂,换了一身常服休息一下。

泰不华的总管府花园是按传统的江南样式布置的,这也符合他从小熏陶得到的审美。

花园中布置着青松苍石,清泉白雪,颇为雅致。走在其间也觉得心旷神怡。

走过一处假山,泰不华看见院中凉亭里挡风的厚帘子都放下了,不禁好奇,走上前去,打开帘子,一阵热气袭来。就见自己的女儿泰真正在亭中,和她的丫鬟倚着小火炉看书。

泰不华虽然有几个姬妾,生了三个男孩,却对自己这个小女儿最是喜爱,看见她窈窕的背影,只觉女儿越发出落成大姑娘了,不禁笑道:“真儿,在看什么书?”

泰真闻言抬头,一瞬间眼带迷茫,似还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

看见是父亲到来,她才突然一愣,脸上露出惊讶神色,想要藏起书本。

丫鬟早吓得呆了,连忙站起身子躲到一边。

泰不华见两人紧张的神色,不禁皱起眉头,伸手道:“把书给我。”

泰真怯怯的交出书本,小脸煞白,小声道:“爹爹,我只看了一点点。”

泰不华接过那手掌大的书,见到封面上写着《牡丹亭》。

“这是什么?”

“是……是时下流行的戏本。”泰真不好意思的说,又补充道:“这是我自己去买的。”

《牡丹亭》发售七日,已经成为现象级的火书,街知巷闻。

泰真也是听丫鬟们说《牡丹亭》写的极好,心中好奇,所以特意求了在外当差的哥哥给她带到府中来的看的,但她怕哥哥被父亲责怪,只能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泰不华问道:“讲什么的本子?”

泰真眼睛一转,嗫嚅道:“是讲神仙鬼怪,死而复生的事情的。”

泰不华看着小女儿的脸,良久,不禁苦笑。

他学识渊博,自然知道白居易“夜泪暗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亭。”的句子,戏文取名,《牡丹亭》开宗明义,作者就是想告诉读者此乃一部讲男女情思的戏剧,而今小女儿却想拿鬼怪戏糊弄过他。

他看着泰真模样,琼笔秀挺,眼睛大而明亮,心中不禁有些感叹。

他那似乎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儿居然也已经十五岁了,到了想男女之事的年纪了。

自己是不是该开始为真儿找一个如意郎君了呢?

可泰不华看着自己视若珍宝的闺女,想到她要嫁出去,突然又感到十分不舍。不禁想到若是她永远不会长大,一直留在自己身边陪伴自己该得多好?

发现自己居然有这样的念头,泰不华又有些自责,礼曰:“婚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自己苦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难道还不明白女大当嫁的道理吗?

泰不华叹了口气:“行了,书留在这儿,你先回去吧。”

泰真脸露不舍,似乎还想拿回书,被父亲一瞪,才委屈的和小丫鬟一同出了亭子。

泰不华看着小女儿的背影忍不住又笑起来。他坐在凉亭边,倚着火炉,随手翻开那边《牡丹亭》,一读之下,泰不华不禁“咦”了一声。

他闲时也看过些杂书消遣,但那些书籍,多半是言辞鄙陋,没有什么咀嚼的意思,十本里难得有一两本可看的。泰不华觉得倒不如看些唐诗宋词来得有趣。

他也是个诗词散曲的名家,如今看到《牡丹亭》,一见之下便眼前一亮,不禁一页页看下去,越看越惊奇。

“有意思。实在有意思。”比起泰真沉浸在浪漫的的理解,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越是如此,他便越能体会《牡丹亭》的美,看到后来,不禁啧啧称赞。

草草翻了一遍,泰不华已经能够确定,这是一本不世出的剧作,不说胜过前人,但也是能和关汉卿、王实甫等大家的剧作齐名的!

翻过书籍封面,见到“春鸣社特刊”五个字。白鹏飞?他却是不认得这个名字。

临安何时出了这样一位才子?可惜大申不重视文士若是在前宋,临安路出了这么一位名家,报上去,足以作为本地文教兴盛的功绩了。

西湖畔,元贞社。

元贞社的副

状态提示: 第二十四章 泰不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