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五九回难安百官难安天下(1/2)
驻守在长安郊外第一军得到了皇帝的亲笔密令,密令中为他们指定了一个统帅,命他们即刻包围长安。彼时“废太子”的传言已经在长安愈演愈烈,不仅是官场,就连街头巷尾的百姓都知道东宫不稳。
太子配合地做出惊惶的姿态,令五城兵马司死守城门,锦衣卫全城戒严,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皇帝得到内城的消息,以为太子果真叛变,简直要气死,立刻下令给第一军,令他们攻打城门。
李劭卿和长安城里的所有禁卫被皇帝调去了骊山,城中只剩下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这两者显然都不具备固守城池的能力,更别提与向来作为大央武力王牌的第一军一战了。第一军的统帅率军兵临城下,先向城内发了招降信,称“太子与陛下亲父子也,何至兵戈见乎”。
太子回了一封信,言皇帝身边有奸臣作祟,意图离间父子亲情,诬陷东宫谋反,使得皇帝调第一军攻城,令父子失和,并请那位统帅代为向皇帝解释,希望皇帝能下旨诛杀奸臣曹德彰,还太子一个清白。
然而皇帝此时已经对曹德彰深信不疑,得到太子的回信勃然大怒,大骂他不忠不孝,因为太子事先封锁城门,使得曹德彰等一干朝廷重臣全部被困在了长安城里,他害怕太子情绪激动之下手刃了曹德彰,压着性子回了一封情真意切地书信,以太子乳名称之,让他打开城门,放下武器,并许诺他仍然是帝国的继承人。
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缓兵之计罢了,一旦太子真的打开了城门,立刻便会成为阶下囚,太子已经被逼上了绝路,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太子看到这封信后泪流满面,面向骊山处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口唤“爹爹”,然后令人开了城门。
第一军冲进长安的时候,太子穿上了祭天时的隆重朝服,站在太极殿前,庄严肃立,九公主和太子妃一左一右地站在他身边,听见天边有隆隆地雷声响起,那是马蹄奔跑在长安每一条街道上的声音。
“害怕吗?”太子低问道。
太子妃摇了摇头:“这个时候能与殿下站在一起,是臣妾的荣幸。”
太子微笑起来:“我走之后,皇城就交给你和母后了。”
太子妃语气温柔道:“好。”
太子点了一下头,又将目光放回了正前方的宫门上,没有说话。
宫城里的内侍宫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惊慌不已,有人甚至趁机搜刮了大量珠宝,打算趁乱逃离皇宫,然而宫城的每一处大门都紧锁,盔甲鲜明的锦衣卫驻守在门前,半刀出鞘,每一处的回答都一样:“擅出者死。”
于是有些精明的人开始猜测,太子或许并没有表现出的那样落魄,而那些冲进长安的第一军,也未必是来缉拿他的。
第一军的统帅终于打马到宫门前,请求锦衣卫开宫门,驻守丹凤门的锦衣卫在宫城上高声询问:“来者何人?”
“请转告太子殿下,”来人将压低的盔甲帽檐向上推了推,对着宫城仰起脸来:“末将周维岳,如约而来。”
宫门上的锦衣卫露出笑意,又问道:“周尚书将太子殿下要的东西带来了吗?”
周维岳挑起自己染血的长刀,刀尖指向一个地方:“陈大人多此一问,您还不开门吗?想必殿下已经等急了吧。”
陈科在城楼上眯着眼睛看了看,高声发问:“那位可是杭子茂杭大人?”
杭子茂手里还押着一个人,同样对城门抬起脸:“事不宜迟,请陈大人速开宫门。”
陈科对他遥遥抱拳:“恭喜杭大人得偿所愿。”
沉重的宫门在隆隆声中被开启,周维岳在门前翻身下马,他身后的军人们一同下马,将随身携带的利器抛在宫门前,刀剑上的血迹染红了石阶,昭示着一场政变的开始与结束。
周维岳与杭子茂并肩走到太子面前,一撩战裙,身上铁甲哗哗作响:“臣等叩见太子殿下,叩见太子妃殿下、公主殿下。”
太子抬手虚扶,对他们微笑:“辛苦两位。”
两人站起身来,一同让开,露出身后被迫跪在地上的人,那人发髻散乱形容狼狈,依然在不死心地大叫:“陛下尚未下令捉拿我,你凭什么如此无礼地对待朝廷命官?秦致珩,你这是在造反!”
太子依然保持着微笑的表情:“曹大人,你很快就会见到父皇了。”
皇帝依然在骊山行宫里等待长安传来的消息,李劭卿站在他身边,半身甲胄,长剑在腰,整个大殿寂寂无声,每个人的神经都高度紧绷,等待一个成功……或者失败的消息。
时间仿佛刻意放缓,每一刻都变得难熬,山风吹进来杀伐后特有的血腥气息,一道尖利的声音划破长空:“陛下!恪勤伯已擒太子,正在往行宫而来!”
皇帝坐在殿中的龙椅上,右手紧紧握住扶手上的龙头,沉默了一会才回答:“给他们放行,让太子直接来见朕。”
然而比太子更早来到皇帝面前的却是曹德彰——穿了一身官袍,双手被反剪,头上的官帽斜带着摇摇欲坠,被人粗暴地从门口推了进来,踉跄了几步,一头栽倒在皇帝案前。
皇帝震惊地看着杵在地上半晌爬不起来的宠臣,失声道:“曹卿!是谁将你变成这样?”
太子的声音在殿外悠悠想起:“是儿臣。”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人已经走到了殿前,提步迈过了门坎,他穿了衮冕九章的玄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