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梦幻大时代》

2345小说网(2345xs.win)

首页 >> 梦幻大时代 () >> 第121章 试水之作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45xs.win/243948/

第121章 试水之作(1/2)

“如果国家给你进出口权,在税务管理方面,安全按外资企业对待呢。本书醉快更新百度搜索抓几书屋。”

“最多18,因为您老肯定还有其他条件。”

“好吧。第二,你的公司在与华夏进行交易之时,能否以米元与华夏结算?”

“首长,如果这样,公司可能活不出来,因为软妹币明显被高估了。”杨夏想了想,决定露个底,“首长,要不这样吧,你给一个外汇额度指标,我每年完成那个数字就行了,但我不要软妹币,我要以到达羊城口岸的货物进行结算如何?”

杨夏这个建议,其实是可行的,主要看额度了。此时,华夏的经济,不但进口不畅,就是出口,也依然不畅,国家外贸公司,根本就不会做生意。

“你觉得你能创汇多少,你是这么聪明的人,你也知道国家很缺外汇呢。”首长根本不明白,他自己缔造的市场经济,在后世国家的外汇储备,甚至可以买下米国政府;而最紧缺的资金问题,也只经历了二十年左右,到新千年之际,华夏对外资的要求就不那么强烈了,而且那时华夏的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进行投资。

“具体数字,真还不好说。我冒昧地问一句,去年我国外汇结余是多少啊?”

“只有2000多万。”

“不,我问的是这些年来的总结余。”

“只有1.7亿。”这些数字。首长每天都在焦虑,真是如数家珍了。

“这样吧,第一年给我打基础吧。第二年,我可以给国家创汇1000万米元以上;第三年,我可以给国家创汇5000万米元以上;第四年,我可以给国家创汇1亿元以上,此后,每年增长百分之十,直到国家不再需要外汇为止。如何?”

杨夏这个时间表,是个大埋伏。第一年。即1979年打基础,第二年即1980年只创汇1000万米元,注意,是拿东西来换1000万米元。而不是凭空送给国家1000万米元,这对于重生者来说,很难么?至于第三、第四年及以后,则更不在话下了。

“好,这是钱的问题,算是一个让我比较满意的答案。技术方面呢,你准备怎样处理?”说到这儿,首长示意服务员进来给杨夏斟一斟茶。

“技术,我准备建立一个研究院。先行消化国外同行技术,然后开发自己的技术,只要获得一项成熟技术。我就可以在国内设厂,进行生产。而研究院与工厂间的关系,就是技术支持与生产车间的关系。”

杨夏说的这一点,很必要。华夏的科研单位不可谓不多,人才不可谓不多,但他们却永远无法与生产单位相结合。因为他们的研究经费是国家拨的,研究结果只要国家评审了。就万事大吉了,至于是否用于生产,谁管呢。

而且,杨夏说的这点,也是可行的。人才,是可以聘请的,也是可以自己培养的;技术,也是可以购买的,关键的是人要清醒,买来的技术要适用,而不是买来一堆废纸。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创新并不特别困难。

只是,华夏想走这条路却不行,因为华夏有包袱,杨夏却是无牵无挂。

“我从你的一些话语中,感觉到你对国家有一些看法,但又谨小慎为,担心被别人抓住尾巴一样,现在,就我们两个老乡,你随便谈谈吧,你知道,我这人是不打棒子不扣帽子的。”

“尼媒,这才是重头戏,刚才那些,不过是开胃菜罢了。”杨夏有些心惊,自己的言语,应该没什么明显失误,首长知道自己那种隐蔽的想法,显然是从一些文字材料中推理出来的,不过,既然已经坐到首长面前,杨夏又怎么会失去这次机会呢。

“首长,既然这样,我就说一些感觉吧。这些感觉,我从未对外人说起过。而且,我对我今天说的,可以完全负责,不只是今天负责,即便以后,亦可以用实践来检验。”

杨夏想了想,非常严肃地来了个开场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吧,好!”首长的双手有力地挥舞了一下。

“第一,过去的那一套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改革,而且必须全面改革;第二,三中全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是无比正确的决策,但在抓经济时,不要忽略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就像南蜀作家团在广场上遇到的那样,不打开国门不行,打开国门就一定有苍蝇蚊子飞进来;

第三,改革的着力点应该在农村,把八亿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十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就迎刃而解;第四,国有企业必须要增强活力,要进行成本与利润的核算,不能再吃大锅饭了;第五,要重视教育工作,国家在有余力时,可适当扩大大学招生数量;

第六,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米国、倭国的经济为什么搞得好,社会、民生方面为什么问题少,因为他们信奉一个原则,即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干!无论做什么事情,怕就怕在外行领导内行!我们讲的又红又专,少了红不行,少了专更不行;在政府管理方面,国外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第七,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因此要让国家走出目前困境,必须寻求理论的突破。”

杨夏一口气说了七点,不要说是在首长面前,即便在其他人面前,杨夏这七点也是站得住脚的,毕竟,华夏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是公认的事实,否则七六年十月发生的事就缺乏合理性。

当然,杨夏这七点也有些“滑头”,虽然

状态提示: 第121章 试水之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