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钱谦益:我们讨伐红夷人,正是符合(2/3)
恶,但眼下他们已经乞和了,朝廷也已经在讨论从礼部挑选合适人选去和红夷人讨论此事。南洋之地,形势错综复杂,诸国关系混乱,又有泰西之地的尼德兰人,也就是红夷人,还有弗朗机人.”“这南洋的环境这么复杂,其气候又酷热难耐,多雨水,朝廷眼下以火器为主,火药可不能遇湿,更何况其气候非北方军士所能适应,兵戈不能轻动啊。”
“依我之见,既然红夷人已经投降了,还给了赔偿的款子,那放他们一马也未尝不可,毕竟人家远在泰西之地,万里迢迢来大明做生意,冤家宜解不宜结啊。”
钱谦益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张好古,这话是伱张好古能说出来的?
当初打辽东,打蒙古,打安南,在国内杀人的时候,你张好古多硬气?杀得那叫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眼下面对泰西蛮夷,你告诉我冤家宜解不宜结?
钱谦益搞不懂张好古在想什么了。
民间的舆情推动显然不只是东南沿海那些士绅官宦在推动,这一点他钱谦益无比确认,背后若没有朝廷的人在推动,他敢把面前这张桌子给吃下去!
可,为什么张好古表现的这么不想打呢?
钱谦益思索了片刻,笑着说道:“元辅啊,这红夷人乃不臣之蛮夷,劫掠南洋财富,欺凌我大明藩属,若不施以严惩,朝廷威仪何在啊?”
“更何况,红夷人在南洋占有诸多肥沃土地,这些土地产粮那可是一年三熟,足以给朝廷提供额外的粮食,如今这气候越来越冷,北方的粮食未来必定会面临干旱和冰冻所造成减产的情况。”
“这南洋的种植园对朝廷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啊。”
张好古笑道:“交祉那边,黄总督已经在发动交祉百姓开辟更多的田亩了,那里也有不少良田,足以为朝廷提供充足的粮食,加上如今朝廷推动番薯和土豆,这些东西可都是产量大的好粮食啊。”
番薯土豆,钱谦益嘴角抽了抽。
这些东西产量的确大,但好吃,还真不怎么好吃。
第一次吃是感觉不错,但吃多了还是不怎么样。
毕竟这些东西只是运来的初级版本,压根不是后世那些精挑细选培育的新种,其最大的,是保证产量,能吃,填饱肚子,口味这东西,就不用提了。
但不得不说,能吃,产量大,这两点就足以稳定大明亿万百姓了,而且工科院的农学学士们也在研究怎么改良土豆和番薯的味道,所以说这些打动不了张好古。
见钱谦益有些纠结,张好古主动问道:“钱相,你把你的想法,详细说说看嘛。”
听到张好古这话,钱谦益也不在纠结粮食的问题,他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折递给张好古:“元辅请看,这是老夫梳理的征夷策。”
张好古看了看钱谦益写的征夷策,这份策略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写什么假大空的东西,通篇干货,很符合目前天启朝的主流,简洁实用。
这份征夷策让张好古确认,东林党和东南那些士绅官宦的确是对此事上心了,他们全力推动,辅助钱谦益,不仅仅是为了南洋的利益,更是想把东林党在朝中那摇摇欲坠的根基给稳固下来。
这份征夷策就是最好的佐证,上面详细列数了南洋的红夷人所拥有的实力以及南亚地区红夷人的部分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构思,朝廷要组建多少大军,军械如何配备,后勤如何维护。
以先平定南洋的红夷人为前期目标,将这里变成大明远征军的桥头堡,随后经略南亚的红夷人,将这两地的红夷人尽数平定后,在南亚驻军威慑地方同时大力发展水师,组建更庞大的舰队以南亚为根基向泰西之地进攻,直至打到红夷人的本土去。
看着这份征夷策上罗列出来的种种数据,张好古微微颌首,这东林党中,还是有人才啊,这些东西可不是那些满口道德仁义的伪君子能弄出来的。
没有真才实学,罗列不出这些详细的数据。
这份征夷策,可以当作庙算的一份重要文件来使用了。
看完征夷策,张好古沉吟片刻:“钱相看来是做足了准备啊。”
钱谦益笑道:“为了朝廷计嘛,这泰西之国四处劫掠金银,何其富裕,若朝廷能直通泰西之地,那赚回来的就是金山银海,足以让朝廷的税收再上几个档次,倒是朝廷有充足的金银来修建驰道兴修水利,还可以发展舰队去各片大洋做生意,这不是好事吗。”
“是好事不假,但钱相考虑过朝廷要花多少钱来完成这个计划吗?”张好古笑问道。
不等钱谦益说话,张好古便列了一份数据:“征讨南洋的红夷人,很简单。他们在南洋的地盘就那些,朝廷发动王师,按三万大军为例,所需兵船就是一百艘,而供给这三万大军的后勤粮秣军械,起码需要一百艘船分两波日夜运输,而保护兵船和粮船,又需要起码两支舰队,一百艘以上的战船沿途护送,同时还要有战船负责战争初期的火炮压制。”
“这么多战船,这么多兵马,朝廷每月的支出有多少,钱相算过没有?而拿下南洋之后,还要再度西进,这费用,可就更高了。”
“朝廷眼下所有水师战船加起来才多少,合适运兵的海船又有多少,这一战要打起来,朝廷自己不算,还需征调民间海船,不容易啊。”
钱谦益说道:“可是元辅啊,这一战若是打赢了,仅仅南洋的利益,就足够朝廷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