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大报(1/2)
王博心不在焉的坐在办公桌前,手底下忙碌着,心思却不在这里。
窗外的阳光明媚,也不知树上的小鸟热是不热。
知了的叫声令人烦闷,怎么就没有熊孩子来把他们抓走?
“小王,想选题呢?”主编的声音充满了关心。
王博一个激灵,坐直了,道:“是,有些想不明白。”
“不用多想,就写杨锐。要是没东西写,就出去转转,要不然,就找杨锐聊聊去。”总编和颜悦色的说着话,顺便提起王博桌边的茶壶,帮他的杯子里蓄满了水。
王博“哎呦”一声:“别别别,我自己倒就行了。”
《京华早报》的编辑部是个小单位,大家同在一个单位十几二十年,以后说不定还要再干几十年,因此,上下级的关系并不很分明。尽管如此,也没有总编给小编辑倒水的理由。再怎么说,人家还年长你二十好几岁呢。
总编以前还是很注意保持自己的威严的,当然,现在也是很注意,因此,他倒了一杯水,就顺手将壶放在了桌面上,同时笑道:“谁倒不是倒,行了,你忙你的,我今天就是个大闲人。对了,我叫老吴给你留四分之三个版面,能填满不?”
王博眼角跳了跳,问:“配图不?”
“你要配图,就给你一个版面。”
不仅王博的眼皮子跳了,其他的记者和编辑的眼皮子也跳了起来。
《京华早报》是个地方性的小报,要论起来,比那种国企和大单位自己的报纸要大一点,加上在北@京的缘故,也比一些地方性的小报要有影响力,但再怎么有影响力,它归根结底,就只有四个版面。
四个版面的报纸,就是一张新闻纸,折叠对开,中缝两边是两个版面,反过来又是两个版面。
换句话说,现在的小报,就是一张纸,两面印刷,最后再对折一下完事。
像是后世动辄几十个版面,甚至还有上百个版面的报纸,在85年的中国基本是不存在的。首先没有那么多的内容刊登,最重要的,是没那么多纸张浪费,你卖的贵了,一般人也不愿意多花那五分钱。
对于小报的编辑和记者们来说,他们通常用来竞争的版面单位,就是四分之一个版面,再小就属于豆腐块了,通常属于没什么内涵的东西。
王博以前常写豆腐块,所以在报社和外头,都没有什么影响力,更不用说声望了。
整版的文章,王博是一次都没登过。
“您真给我一个版面?”王博的声音都有点小激动了。
这就等于说,下一期的报纸,有整整四分之一,是让他来写的。
此等待遇,不算新鲜,许多老记者都得到过,但王博没得到过啊。
对他来说,这可是一次事业的跃升。
以后再走出去,别人都得高看两眼,单独去企业拿个红包什么的吧。
王大记者虽然有这种称呼的记者多了去了,但想想还是挺带感的。
哎,姓嫖就好了,姓这个的人少。
总编则是不以为意的道:“你写好文章给我看,要是还有之前的水平,我就给你一个版面,而且配图。”
王博咬牙切齿的道:“您放心吧,我一定写出来。”
“得是言之有物。”总编叮嘱一声。
“肯定。”王博有点心虚,报纸一版能上四五千字,配图也不可能配太大,四千字总是少不了的。
四千字要写的言之有物,可是不容易的。
总编呵呵的笑两声,道:“整版的写作手法什么的,我就不和你说了,图我建议你重新拍一张,把杨锐拍的再好看一点,就他那张脸,我看都能增加销量。”
总编说着哈哈的笑了起来。
王博听明白了,连忙站起身,拿起包,道:“我现在就去拍。”
“去道具室,把那个莱卡的相机拿上。”总编递了一张条子给王博。他们报社也没有专职的摄像师,记者出门自带相机是惯例,当然,新买的照相机一向是要放旧了才允许用的,只有极少数的时间,才会被当宝一样的祭出来。
办公室里,同年入职的韩金杰望着王博离开的背景,小声嘀咕一声:“我怎么就没落到这种运气。”
坐在韩金杰对面的正是老吴,他之前带过刚毕业的韩金杰,因此笑一声,道:“这说明人家抓热点抓的好。”
“我也写过杨锐这事的评论。我后来还想采访他的。”韩金杰说到这里,有点激动道:“谁知道他只接受一家报刊的一个记者的采访,王博就比我早去了几天。我再去找,人家都不理我,你说他傻不傻,我采访和王博采访能有差?”
“肯定有啊。”老吴笑笑,低声道:“你想,王博现在肯定特在乎和杨锐的关系吧。”
“那肯定。”
“所以说,他写的东西不说让杨锐高兴吧,至少不能不高兴吧。”
韩金杰醒悟过来,不屑的道:“勾结!”
一句话把老吴给气的:“怎么说话呢,这就叫勾结了?你小子,别让王博听到,要不然,总编非得臭骂你一顿不可。”
“我也没说错,咱们做记者的,执行的是社会监督的责任,就写让人高兴的东西,要记者做什么。”
“得,你监督去吧,看谁让你监督。”老吴懒得教训这小子了。
韩金杰缩缩脖子,他其实也不是这么楞,就是快活快活嘴而已。
骑着自行车出门的王博,也觉得自己的挺快活的。
杨锐不出意外的再次出现在了饭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