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绝不姑息 1(1/2)
看到张卫国快步走进来,齐天翔示意他到沙发哪边坐,自己从办公桌后面站起身,慢慢走到沙发前,缓缓地坐下后,再次示意张卫国坐下,等小张进来倒了茶之后,齐天翔有拿起茶几上的烟盒,掏出一支烟递给张卫国,点着后悠悠抽着,含笑对张卫国说:“怎么现在你到我办公室,显得客气起来,这不应该啊!”
张卫国望着齐天翔,呵呵地笑着,可还是有些拘谨地说:“哪里的事情,这不还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嘛,不用打招呼,更不用提前预约,与以前还不是一样吗?”
齐天翔听着张卫国的话,缓缓地点了点头算是反应,拿起茶几上的一份材料,递给张卫国的同时温和地说:“请你过来,是想让你听听市一中实验楼垮塌事件的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汇报材料都在这里了,一会你也看看。现在请你看的是一份举报材料,里面说得也是我的疑问,这个周冠群何德何能,能够在免职市教育局长不到半年的时间,成为市城建局的局长。我很好奇,也想听听你的说法。”
看到张卫国方正的脸上蒙上了一层肃穆的神情,认真地接过举报材料看了起来,齐天翔调整了一下坐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这种思索不但来自举报材料,更来自于张卫国的拘谨和紧张的态度。
近一个时期以来,尽管中央组织部没有明确的任命文件,更没有宣布,可已成事实的结论终结了所有的猜测,河海省和河州市都将有大的人事变动,牵扯到的变化也成为公开的秘密,所有可能发生的议论也都不再散布,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最终时刻,也就是年初河州市和河海省两会的相继召开。
这本身并没有什么离奇的地方,中央和省一级的人事变化,通常都是几个月前就已经走完的相应的考察、摸底和调整工作,任何的人事安排都不可能短期内草率完成,这不符合组织原则,更不符合稳妥稳健的人事调整规则。在没有大的政治因素或突发事件存在的情况下,提前安排和过渡,有利于组织工作和调整后的衔接和过渡,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有风吹草动的时候,已经尘埃落定了。
这也是为了不引起大的人事波动,以及可能的政局动荡的有利举措,但这个时间差也会产生很多的关系交集,以及难以避免的官场苟合,这尽管处在可控的范围,但小范围和区域间的波动,还是难以杜绝。尤其是像一个省或一个城市的干部调整,就难免形成新的关系网络和派别,周冠群的事情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引起了齐天翔的警觉,尽管这份举报材料元旦之前就已经看到,齐天翔却始终没有对外透露过,甚至连调查都没有进行。因为这样的人事安排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也知道背后隐藏的巨大用意,以及何人所为,过分的干预不但会引起一些动荡,更会引起后续工作的被动。
这是从林东生哪里学来的智慧,就如同自己刚上任河州市委书记不久,遇到的明争暗斗时,林东生意味深长的提醒:组织安排也是一种平衡的策略,你利用权力明着来,就应该允许别人暗着坐,平衡有时候就像谈判,互相退让才是最好的结果,谁也没有稳操胜券的筹码,也不要指望一招制敌,太极的最高境界不是力能拔山,而是周旋中的四两拨千斤。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齐天翔不但没有展开调查,而且静静地将举报材料放在抽屉里,就是要等到调查处理结果出来的那一刻,那有一个全盘解决问题的契机。
至因为提前将张卫国请到自己的办公室来,齐天翔就是想听听他怎么说,看看他的表象,以判断他在这件事情上的作为和所起的分量。同时也想事先摸摸他的底牌,毕竟即将出任市委副书记并主管组织工作的张卫国的站队,直接影响到下一任市委与市政府的权力格局,这虽然是吕山尊将要面临的挑战,但这也是齐天翔需要规划和交接的工作,可以袖手旁观,但却不愿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下一任,这不是齐天翔做事的风格,也不是他能够容忍的现象。不管是为了吕山尊,还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和责任,齐天翔都认为自己应该这么做,并力争做的尽善尽美。
尽管齐天翔也明白现在这个时期,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微妙,尤其是自己的一言一行带给河州官场的影响,齐天翔刻意避免着一些敏感和尖锐的冲突,但还是感觉到一些变化的出现。
别人不说,单从张卫国的变化就可以很明显地感觉的出来,从当初自己刚来时的谨慎和防范,就能明显地感觉到张卫国与自己的距离,这可以解释为不熟悉,或者是组织干部的严谨,毕竟在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主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樊涛的存在,他自然不会像宣传部长梁冰玉和纪委书记张建国一样,因为以往的关系和熟识程度,过多地与自己交往。而事实上自从上任河州市委书记,齐天翔的确很少过问组织工作和插手人事安排,这除了时间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顾忌樊涛的存在,这也有着藏锋和用人的双重用意,需要上会的重大组织安排不会避开自己,不需要上会的人事调整对大局的影响微不足道,作为市委书记,他已经渐渐品味到超脱所能达到的境界和作用。
随着樊涛渐渐地隐身后台,特别是儿子陷身烂尾楼的事情,带给他的影响和干扰,极大地打击了仕途追求的信心,尽管事情平稳地得以处理,并没有给他的仕途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更没有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