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水落石出 17(1/2)
早饭后齐天翔直接乘车去了矿区,这也是事故发生至今,齐天翔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这样神秘的所在。
按照昨晚齐天翔与姚秉新商量好的方案,上午齐天翔去矿区视察,姚秉新则召集环保部门的人员,研究环境污染修复和事故处理意见,并就处理意见向黄副总理汇报,听取国务院领导的指示。
这就是主导权不同引出的差异,也是姚秉新苦心孤诣劝解齐天翔接受的方案,也是结合目前的形势能够实现目的的最佳途径。
这样一来,事故就是发生在河海省,由河海省主导处理的事件,成为区域性事件,环保部只是环境保护部门,行使环境督导和监督的职责。如此一来,事故处理的程度和结果,就完全按照河海省的意愿来实施了,而按照齐天翔的性格海势必会一查到底,将所有人员的部门进行严格的处理。这样一来,就会将河海省政府,乃至主导处理事故的省长齐天翔,推到了风口浪尖,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集中在了河海省和齐天翔身上。
另一种方式就是以环保部为主导,河海省政府只是负责事故处理和后续工作,处在辅助位置。水体污染和矿区污染,只是集中在污染环境的层面,环保部作为全国最高环境管理部门,对环境事件有着绝对的权威,高调进行处理也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姚秉新作为环保部部长,受国务院领导指派,赶赴贵水县处理环保污染事故,名义上和实质上都具有绝对的合理性,主导事故的处理也有着合理之处。以主管部门和部长的身份形成的处理意见,既体现了环保部门的权威,也可以凸显国务院领导对环境保护和民生的重视,有着积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利益。
环境污染事故是明摆着的事实,环保部参与处理,又有着黄副总理的授权,既可以抵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又可以将河海省和齐天翔置于执行者的角度。即使处理方案被打折扣,也不过是处理的后期问题,与齐天翔将要采取的处理措施没有任何的影响,而且干部处理和经济处罚,已经在具体实施,任何的干扰也不会产生什么效果了。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智慧,以达到目的为手段,巧妙地利用经济体系之间的差异,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达到既解决问题,又不激化矛盾的目的。同时有效保护河海省政府,特别是齐天翔的锐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处理,化繁为简就是智慧的最好体现。
齐天翔尽管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处理方式,可经过昨晚姚秉新的分析,以及昨晚的思考,特别是早上林东生的电话暗示,齐天翔慢慢的接受着这样的事实,甚至有些期待这样的结果出现。
从最初知道事故发生的那一刻起,齐天翔是把事故处理和民生保障,放在首要的位置来考虑的,并没有想到事情会变得如此复杂和棘手。无论是拒绝林东生善意的提议,还是到了之后对待侯哲海的说辞,齐天翔始终没有把事情的复杂性忽视,尤其是看了多方面集中过来的材料,齐天翔只是愤怒,只是对权钱交易,肆意侵吞国有矿产资源深恶痛绝,但也是没有针对某个人或群体。
有几次齐天翔自己也在扪心自问,如果在得到消息之初,就知道内含如此复杂的背景,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自己还会不会坚决要求前来处理事故。这样的念头出现过多次,可每次自己内心的回答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自己即使知道事情的复杂性,也会义无反顾地前来。
原因很简单,自己是河海省的省长,不可能对这样的贪腐和国有矿产资源被破坏,环境和生态恶化到影响百姓生活的地步,这是绝对不能忍耐的。这样的问题发现的越早,越要及时处理,越晚越被动,尤其是自己刚刚上任省长不久,零容忍既是态度,也是托辞。如果几年后处理,方方面面的掣肘很更多,自己的顾忌也会更多。
尤其现在林东生是省委书记,可以为自己抵挡和化解一些不利的因素,上上下下也好寻求一些平衡,假如自己走到省委书记的位子,很多事情就不是自己凭着热情和执着,能够决断的,到时候的阻力会更大。
这是一种策略,也是权衡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而且从开始到现在,齐天翔尽管愤怒,但已经不像在纪委书记任上那般的坚定和执着,已不是着眼于处理干部为首要目的了,荡涤尘埃纯净队伍虽然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可更多的侧重也还是经济发展和稳定,还是作为省长的职责所在。
齐天翔现在已经不是奋发激昂的青年学子,也不是为党净化空气的纪委书记,他是政府省长,不会不顾一切的为了眼前利益却拼的你死我活,也不会为效果而舍身取义,他有更长的路要走,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积重难返的现实,不是靠热情和信仰,短期内就能改变的,需要时间,更需要更高的平台。这些信念和想法时时提醒着齐天翔,也不断督促着他的语言和行为,也正是他的隐忍和低调,才引来了姚秉新的肺腑之言,同时也得到了林东生的默许和暗示。
这是齐天翔想要看到的结果,尽管也有着一定的计谋在里面,但齐天翔却没有什么不安的感觉,反而觉得事情的发展本身就应该这样,而满足和照顾各方利益,也是他这位省长如今必须做的让步,也是应该达到的目的。
由于姚秉新上午要召集环保部门的人员开会,事实上齐天翔的进山之行,不是主动的视察,而含有回避的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